寓言中的那匹马其实是很明智的。它的明智在于“以德报怨”。
宽容似火。
因为更进一层次的宽容意味着不仅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更能用自己的爱与真诚来温暖别人的心灵。心静如水的宽容,已属难得;雪中送炭的宽容,更可贵,更令人感动。从寓言中我们看到,犯下过错的那匹马已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而羞愧难当,这时被咬的马表现出的宽容与安慰,便恰似一团火焰,明亮而温暖。宽容,不仅融化了彼此的冰冻,更将爱的热力辐射进对方的心窝。在被某些人评论成“物欲横流”的时代,自下而上空间正日益缩小的人们所缺的不正是发生在两匹马之间的宽容吗?选择宽容,也就选择了理解和温情,同时也选择了
人生的海阔天空。
宽容是诗。
宽容是一首意高境崇的诗。至高境界的宽容,不是仅仅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某一事件的处理上,而是升华为一种对宇宙的胸襟,一种如诗的气度。宽容的涵义也不仅限于人与人的理解与关爱,而是内心对于天地间一切生命产生的旷达与博爱。寓言中的马无法到达这种境界,
而这种境界对于人类却是如此的真实和深刻。
为生活的平淡与多舛而心存嫌隙的人呵,请你选择宽容吧!这丝毫无损于你的尊严,反而有助于你在漫长的生命之河中穿越平庸。具有宽容的思想境界,才会懂得人生的真谛,宽
容也是一门生活的艺术。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发生的绝不是两匹马这样简单的事。生活,往往纷繁,又常常平淡。正因为宽容如水,才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净;正因为宽容似火,才使平淡通过煅烧日趋鲜明;更因为有这诗般的宽容,才赋予人生以艺术,赋予生命以永恒。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见臣列观(ɡuān,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礼节甚倨(jù,傲慢).
B.使人遗赵王书(wèi,送给).
欲毋行(wú,不).
C.乃使其从者衣褐(yī,衣服). 相如虽驽(nú,愚劣,无能). D.肉袒伏斧质请罪(tǎn,露).
舍相如广成传(chuán,旅馆).
解析:A项,“观”应读“ɡuàn”;C项,“衣”应读“yì”,动词,穿;D项,“传”应读
“zhuàn”。
答案:B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④决负约不偿城....
⑤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⑥明年复攻赵....
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A.③④ B.④⑧ C.⑥⑧ D.③⑥
解析:④中“负约”古今意思均为“违背诺言,失约”;⑧中“请罪”古今意思均为“自
己犯了错误,主动请求处分”。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毕礼而归之. A.我见相如,必辱之. 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解析:A项,“辱”与例句中的“归”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B项,形容词
作动词,尊重。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D项,名词作动词,穿。
答案:A
4.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故燕王欲结于君 B.? ?归璧于赵?
??即患秦兵之来
A.? ?均之二策?
??以勇气闻于诸侯
C.???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D.?
??相如因持璧却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解析:C项,介词,凭借。A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指示代
词,这。B项,介词,跟,同;介词,到。D项,介词,趁机;介词,通过,经由。
答案:C
5.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徒见欺
解析:B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余三项均为被动句。
答案:B
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慕君之高义也。
(2)顾吾念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以吾两人在也。
答案:(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2)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想(把璧)给秦国吧,秦国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
(2)我知道自己欺骗大王应是死罪,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与各位大臣们仔细商议
这件事。
(3)我这个见识短浅的人,不知道将军竟然宽大到这个地步啊!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张耳陈余列传 司马迁
张耳者,大梁人也。其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张耳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父客。父客素知张耳,乃谓女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听,乃
卒为请决,嫁之张耳。张耳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张耳,张耳以故致千里客,乃宦魏为外黄令。名由此益贤。陈余者,亦大梁人也,好儒术,数游赵苦陉。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
亦知陈余非庸人也。余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
秦之灭大梁也,张耳家外黄。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秦灭魏数岁,已..闻此两人魏之名士也,购求有得张耳千金,陈余五百金。张耳、陈余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里吏尝有过笞陈余,陈余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吏去,张耳乃引陈余之桑下而数之曰:“始吾与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陈余然之。秦诏书购求两人,
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陈涉起蕲,至入陈,兵数万。张耳、陈余上谒陈涉。涉及左右生平数闻张耳、陈余贤,
未尝见,见即大喜。
陈中豪杰父老乃说陈涉曰:“将军身被坚执锐,率士卒以诛暴秦,复立楚社稷,存亡继绝,功德宜为王。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愿将军立为楚王也。”陈涉问此两人,两人对曰:“夫秦为无道,破人国家,灭人社稷,绝人后世,罢百姓之力,尽百姓之财。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
解也。”陈涉不听,遂立为王。
(选自《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第二十九》,有删改) ..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
B.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
C.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
D.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
解析:“后”指“后代”,应跟在“遣人立六国”后面,排除A、B两项;“敌多则力分”与“与众则兵强”句式一致,从中间断开,再排除D项。
答案:C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刎颈交”比喻情谊深厚,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亦可省作“刎颈”。 B.“布衣”的意思是“布制的衣服,麻布衣服”。古时老百姓穿麻布衣服,所以用“布衣”借指平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