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课廉政为本
教学目标:
1理解廉为政本的内涵。 2了解廉对政的基础性意义。
3让学生知道廉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永远的道德标准,增强清正廉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
1理解廉为政本的内涵。 2了解廉对政的基础性意义。 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清正廉洁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温故而知新
1齐背《清白自守》一二则。
2知新:我们要时时坚守品行纯洁、没有污点这一操守。要想守住这份清白,那就一个字‘廉’。 3“廉”字的解读。
二新旧知识衔接
1“廉”文化的产生。 2廉的践行者——晏子。 3晏子简介、图像课件展示。 授新课
一板书课题——廉政为本 二题目解读:
廉政为本:廉是立身之基,齐家之始,治国之源,从政为民之根本。
三熟读精思
(一) 廉者,政之本也;让者,德之主也。
诵读
(1) 老师范读 (2) 学生自由读 (3) 齐读 (4) 背诵 (5) 默写
释义:廉是从政的根本,谦让是美德的主体。 (课件展示“晏子拒赏)
精思:廉政要像水一样清,清清的水很美。如果它浑浊了,它不会有好的前程,就会把它经过的地方都污染;如果它是清清的,那么在它经过的地方,水会把一切污浊的东西都清除了。 (二)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无私而清廉的包拯简介、图像 诵读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齐读 (4)背诵 (5)默写
释义: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就像人民的盗贼一样。
精思: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官吏,应该廉洁清正,为老百姓做出榜样。而那些贪官污吏,犹如残害老百姓的盗贼一样,必须严加惩处。 四虚心涵泳
聆听: (1)两袖清风的于谦 (2)饮贪泉而不贪
谈感受: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五切己体察
控制好自己不正当的欲求,是人一生的责任。回顾自己的生活,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一下自我剖析。
六执古之道以御今用
图片展示
七小结:廉洁、谦让从我做起。立足本职岗位,防微杜渐,增强廉洁意识,争当廉洁自律的
表率。
八课后作业:背诵“廉为政本”的一二则。
学生经过初一上学期的学习,已逐步明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和重要性。已从丢书、上课看课外书到借书,认真诵读,默写。吃饭前、上学路上、睡觉前都在背诵。变化很大,我很欣慰。
1文章的教学目标设定符合教材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教学设计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落实重点和难点。
2本课注意了以读、背为主,在诵读中使学生感受廉文化悠久历史及其传承。进而对廉政、谦让的内涵认识。明白要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事。
“廉为政本”两则,分别选自《晏子春秋》、《乞不用脏吏疏》。晏子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廉是立身之基,齐家之始,治国之源,从政为民之根本。谦让是美德的主体。包拯用一生解释了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痛恨像盗贼一样的贪官污吏。 课下查找、阅读古今有关倡廉的人和 事。 自省、自律、自治、自我完善。
人人都应当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管住小节,守住底线。
中国的廉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自古至今,更是有数不清的志士仁人在戒贪倡廉方面立言、立
德、立功,光照史册。所有这些都融入中华文化的长河,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廉不仅是指向官员的,也是指向普通人的。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是为人的基本操守。要做到廉洁,就必须从小养成不占人便宜、不贪不义之财、公私分明的好习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