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林地散养土鸡饲养技术
摘要:果园林地散养土鸡,因园内牧草生长旺盛,昆虫饲料丰富,饲养空间大,养殖环境好,光照充足,故土鸡的肉蛋品质和口感好,营养价格高。针对土鸡散养的特点,对鸡舍的建造、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以及对消毒、驱虫、防疫等饲养技术作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果园林地;散养;土鸡;饲养技术
土鸡与良种鸡相比,生长慢、产蛋少、耗料多,但土鸡的肉蛋品质优良、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符合当今人们的饮食需求,因而市场走俏,价格上扬,效益好于良种鸡。在果园林地散养土鸡,利用园内牧草生长旺盛、昆虫饲料丰富、果园副产品残留多的优势,让土鸡采食果园林地内的昆虫和青草,适当地补饲一些玉米、稻谷等精饲料,不但保证了散养土鸡肉蛋的高品质、高营养,也保证了散养鸡的纯天然,同时也减少了树木病害,清除了杂草。
1修建鸡舍
1.1鸡舍选址
鸡舍周围应无污染,远离村庄和主干公路,背风向阳,地势干燥,同时要符合动物防疫条件。
1.2舍棚搭建
鸡舍房屋坐北朝南,采用砖木结构,高1.50~2m,地和墙水泥光面,便于消毒;屋顶可以采用泥瓦或石棉瓦结构,要求保温;鸡舍四周挖好排水沟,舍内照明、饲养设备齐全,面积根据鸡群的数量来确定。舍外搭建临时遮阴棚和产蛋窝,供鸡产蛋、防风避雨和白天盛料盛水。
1.3饲养场周围建设
根据果园的大小来确定饲养的规模,用铁丝网、竹篱笆或尼龙网围成高2.50m围栏,网内孔径大小适度,要防止土鸡丢失或其他动物进入。
2饲养管理
2.1散养土鸡品种的选择及放养密度
土鸡的品种要蛋肉品质好,耐粗食,抗病力强,适放养,可选择农村及本地的土种鸡,也可以选择经地方改良的优良品种鸡,如三黄鸡、麻鸡等。放养密度应按宜稀不宜密的原则,一般每667m2放养80~100只,密度过大会因草虫等饲料不足而增加精料饲喂量,影响鸡肉和蛋的口味。饲养规模不要太大,一般以每群500~800只左右为宜,采用全进全出制。
2.2土鸡育雏阶段的管理
1-40日龄为土鸡育雏阶段,雏鸡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消化能力差,难以适应外界温度变化,对疫病抵抗力弱。在雏鸡运输途中要注意通风保温,不要拥挤。雏鸡入舍后应及时饮水,前10d饮用30~32℃的温开水,水中可添加5%的葡萄糖、电解质,以增强雏鸡体质,缓解应激,便于胎粪排出,以后饮用室温的自来水。雏鸡进入育雏鸡舍后即可喂碎米加熟蛋黄(每100只雏鸡喂3个蛋黄),每隔2h喂1次。从第2天开始,饲喂全价配合育雏颗粒料,每天喂6次,放于条状料槽内饲喂,喂量不限,任其吃饱。注意适当通风换气,保持育雏舍内空气新鲜。
2.3育雏时间的选择
一般3-4月进雏。此阶段进雏,育雏温度容易控制,雏鸡生长较快,成活率高,进入育成阶段正值春末夏初,青绿植物、昆虫以及果园残留的副产品丰富,可为土鸡提供优质的饲料;土鸡在秋季开产,气温适宜,中秋节、国庆节前后达到产蛋高峰,此后紧接元旦、春节,需求量增加,同时,淘汰鸡的销售价格也较高。
2.4育成期的管理
2.4.1放牧训练一般5周龄以后,每天早晨将鸡引出鸡舍,训练在舍外觅食。一般要2人配合,1人在前面吹哨或敲盆开道,并抛撒饲料,让鸡哄抢;另一人在后面驱赶,将鸡引出鸡舍门外,不能强行赶出,要让鸡慢慢试探着向外走出,之后逐渐将鸡引出较远的地方,一般3d后鸡就能习惯自由地走出鸡舍外。在放养期间,要注意每天收听天气预报,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如遇阴雨天气或大风、气温突然下降,应及时将鸡群赶回鸡舍,将鸡舍门窗关闭,改为舍饲或中午气温高时放养,早、晚舍饲,防止鸡受寒发病。夏季晚上,可在林地悬挂一些白炽灯,以吸引更多的昆虫让鸡群捕食。放养初期每天放牧3~4h,以后逐日增加放牧时间。为强化效果,每天中午可以在舍外吹哨补饲1次。饲养员应及时赶出提前回舍的鸡,并控制鸡群的活动范围,直到晚上再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归舍的训导。如此连续5~7d,鸡群就形成了“吹哨或敲盆——采食”的条件反射,以后只要吹哨或敲盆召唤即可,形成早牧晚收的习惯,便于管理。
2.4.2分群41-120日龄的青年鸡应雌雄分养,以便管理。小公鸡在100-120日龄、体重达1.25~1.50kg即可上市。为使其按时达到出栏体重,除放养外,要供给全价饲料,任其采食。土鸡从70日龄到上市要求生长快,长肉多,做到吃饱、吃好、少动、多睡,促进催肥长膘。小母鸡若出售为商品鸡,则按小公鸡的方法饲养;若养成产蛋鸡则采用限制饲养,适当降低蛋白质及能量的比例,每天喂料2~3次,早上少喂,让其在林地多活动,多食天然饲草、饲料及虫子,中午可少喂甚至不喂,晚上入舍前喂饱。
2.4.3适时断羽鸡觅食力强,活动范围广,喜欢飞高栖息,啄皮破叶,严重影响果林树木生长和果品的品质。将翅上的主羽从根部剪断后,土鸡的飞行能力降低。
3产蛋期的管理
产蛋窝内铺上适量柔软的稻草,产蛋箱应放置在安静、避风雨的地方,同时要有防止蛇等动物窜入产蛋箱中的措施。
3.1适量补饲
为了满足产蛋的营养需要,产蛋期应适量地补饲玉米、小麦、稻谷等精料,补饲量约为舍养饲喂量的60%,否则既增加成本,又影响土鸡的野外觅食能力,失去了散养鸡的意义,降低了蛋的品质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2创造适宜环境
实践证明,土鸡在20℃左右产蛋率最高。因此,夏季要防暑降温,搞好清洁卫生,为鸡群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应激是产蛋下降的重要原因,为减少应激,饲养环境要保持安静。饲养员工作时手脚要轻,工作服颜色采用白色或蓝灰色。外来人员不要随便进入,并防止鸟兽等骚扰。禁止鸣放鞭炮,以免鸡群受惊。此外,每4只鸡要备足1个产蛋箱,产蛋箱要建在鸡群活动的区域,以免产蛋时出现抢窝,扰乱鸡群产蛋规律,使蛋量下降。
3.3适时淘汰老鸡
土鸡的产蛋量是逐年下降的,老鸡虽然好养,但产蛋少,长期饲养效益不高。
3.4捡蛋
每日定时将土鸡产的蛋捡回,防止箱内蛋与蛋之间机械性破损和被其他动物采食,或土鸡自食。
4 消毒
鸡舍和放牧的环境要使用低毒、高效、环保的消毒药定期喷雾消毒。特别要做好育雏前鸡舍和用具的消毒工作,严格把握好清洗、喷雾、熏蒸等环节。土鸡入圈舍前,用高锰酸钾与甲醛熏蒸消毒,一般每立方米用甲醛14~42mL、高锰酸钾7~21g、水7~21 mL,熏蒸消毒10~24h。鸡舍带鸡消毒应每周1次,可用0.30%~0.50%的过氧乙酸喷雾。鸡舍外环境消毒应每周1次,可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喷洒。
5驱虫
夏季气温高,闷热潮湿,土鸡长时间放牧,极易感染寄生虫病,防治主要以驱蛔虫和球虫为主。3月龄以内的土鸡最容易感染发病,驱除蛔虫可选用盐酸左旋咪唑,按每千克体重10~20mg拌入饲料中,连续喂6d;驱除球虫用球痢灵,每100g对水200kg,连续饮水3~5d。
6防止农药中毒
果树杀虫、杀菌时,应尽量使用低毒高效或低浓度低毒的农药,或实行限区域放牧,也可实行禁放1周,以避免鸡群农药中毒。
7及时清理粪便等污物
每日清除鸡舍内的粪便,运到果园外堆积发酵后埋入果树下;清理粪便时要仔细观察,以通过粪便的变化判断鸡群的健康状况和发现疾病。及时清理牧场内的污水、污物,特别是雨后要及时将雨水清除,防止鸡饮用后引发疾病。
8及时了解鸡群状况
每日清晨和傍晚要仔细观察鸡群状况,发现不食、呆立的病鸡要及时隔离,个别病死鸡要进行剖检,结合临床症状,作出正确诊断,并对症用药防治。
9防疫
土鸡在果园林地饲养,抗病力虽稍强,但仍会感染一些疫病,因此要采用综合免疫预防,做法是:雏鸡1日龄注射马立克疫苗和鸡新城疫弱毒活疫苗免疫,7-11日龄用新城疫弱毒活疫苗+传支H120免疫,7-14日龄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或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进行初免,14日用龄法氏囊疫苗饮水,21日龄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可再进行1次加强免疫,24日龄用新城疫Ⅳ系+传支H120和法氏囊疫苗2倍液饮水,34日龄用新城疫弱毒活疫苗免疫,50日龄和100日龄各注射大肠杆菌疫苗1次,120日龄注射新城疫I系+减蛋综合征+法氏囊三联苗,实施分批鸡群综合免疫,以后每隔6个月注射新城疫I系1次,130日龄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强化免疫,以后每隔4~6个月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免疫1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