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一、在括号里加上表示数量的词语。
一( )月亮 一( )柱子 几( )大苇坑 一( )明月 一( )知了 几( )土山
二、把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恰当的四字词语,意思不变。 1.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亮的光辉充满四周,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 2.我在故乡只呆了六年,以后就离开家乡到外地,漂泊天涯。( )
3.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蓝而广阔无际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 三、默写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四、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
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1.上面两段话选自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作家 写的 。
2. 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选择正确的答案( )
(1)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 (2)在古柳树下点篝火摇树捉知了; (3)在大苇坑边望月游玩;
(4)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3.你对“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一句中的“此”是怎样理解的?
4. 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却写了那么多童年趣事,多余吗?
【答案】
一、一(个)月亮 一(个)柱子 几(个)大苇坑 一(轮)明月 一(群)知了 几(座)土山 二、1.清光四溢 2.离乡背井 3.碧波万顷
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答案不唯一。)
四、1.季羡林 月是故乡明 2.(1)(2)(3)(4)
3.句中的“此”是指代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点起篝火摇树捉知了。对这两件事的回忆更突显“我”对童年和家乡的眷念。
4. 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捉知了、看月亮、做梦都跟月亮有关,不是多余,反而更能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
4 梅花魂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辨字组词。
侨( ) 缕( ) 绢( ) 甚( ) 骄( ) 楼( ) 涓( ) 其( ) 梳( ) 衰( ) 稠( ) 眷( ) 流( ) 哀( ) 绸( ) 着( ) 二、选字填空。 竟 竞 境
(1)想不到外祖父( )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2)智力( )赛使同学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起来了。
(3)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 )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4)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 )凉飕飕的。
(5)保护环( ),人人有责。 三、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拉:A用力使东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某处移动;B用车载运;C拖长;D闲谈;E牵累、拉扯;F拉拢、联络;G帮助。 1.老师拉长声音说话。 ( ) 2.妈妈正和保姆拉家常。 ( ) 3.现在,他有困难,我们应该拉一把。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