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于漪教育心得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7 20:43:0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于漪教育心得

于漪老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教了一年半历史后改行教了语文。对于不是学中文出身的于漪老师来说,教语文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虽然自问从小喜欢阅读和写作,但是于老师坦言,“隔行如隔山,一捧教科书,难题就来了。文言文可以串讲,过去老师就是这么教我们的,现代文学生基本能看懂,怎么教,教什么呢?”

事实上,新教师常常会有“教学经验浅薄,总觉底蕴不足,功力不深,教学时常有捉襟见肘之感”,为了站稳课堂,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应对方法,仔细想来不同的应对方式导致了教师的不同成长。于漪老师的方法是:第一,自学“高中语文教育涉及的各种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经典作品,为终身从事语文教育而强化专业地基” ;第二,反复钻研教材,备课中吃透教材,力求自己真懂。

如果说刚上讲台的于老师是为站稳讲台努力的话,之后于老师一方面广为涉猎学习借鉴,吮吸其中的琼浆,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为做个名副其实的语文教师打基础”;另一方面反复推敲语文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胸中有书,目中有人。

1.丰富语文素养,“为做个名副其实的语文教师打基础” 于老师夙兴夜寐一灯明,如饥似渴地读、想、实践,探索语文教学的大门。于老师寻寻觅觅,寻找借鉴,从中寻找入门的途径。其中,三种学习方法,让于老师受益匪浅:

到记忆中搜索。当年自己在中学求学时,语文老师时怎样教我们的,哪些课拨动我们的心弦,使我们激动,感奋,引领我们在优美的语言文字、精辟深邃的思想里遨游,使我们享受语文,享受文化,享受欢乐?有些课经久不忘,至今历历在目。神情并茂的朗读、讲解,旁征博引的议论、评析,眼神、手势、神往的表情,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我常顿然有所悟:这就是语文。

从比较中学习。在那个时代,语文教学的要求是落实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流行的教法是介绍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字词解释、疏通文意、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思想,说明写作特点。于老师说:“虽然从报章杂志上的有关文章,从教研组会议的讨论中,对上述情况略有知晓。但究竟怎么教,脑中仍然充满问号。难道语文教学就是这样一种模式?它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难道语文教学只有一扇门?我不信。我要占有,挑选,借鉴,走自己的路,绝不依样画葫芦”。当时比较封闭,能看到的资料凤毛麟角,于老师就从外语教学中体悟一二,对选文进行比较,对语法进行比较,对读写训练进行比较。比较中,让于老师对利弊得失,有自己的看法。

第三,到语文教育论述中寻觅。张志公先生的《传统语文教育初探》,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先生对语文教学的众多论述,从识字教育到工具书的使用,从阅读教学到作文训练,于老师都认真阅读,逐一推敲,从中寻觅有效的途径。于老师的一段话,对我很有启发,“尽管有些学术著作做大学生时也读过,但那是不懂得联系实际,自己也无多少实际可供联系,空对空,学得浮光掠影,现在带着问题学,效果大不一样”。

为了教好学生,于老师用志向和毅力寻找语文教学的大门,因为,“越学越觉得自己的无知与浅薄,越学越体会到语文教师字典里没有一个?够?字。”

2.不断推敲,“胸中有书,目中有人”

有一段对于老师的评论,特别能概括于老师的成长特点,也特别让我回味:“在于漪老师下的功夫中,苦读苦练,天天明灯伴我过午夜的板凳功固然令人钦佩,但她的田野功,反思功更为可贵” 。

如果说,“勤于学习”是于漪老师做语文教师的一根支柱,那么,另一根支柱就是“勇于实践,不断反思”。于老师自己称为是:不断推敲。我的理解是,在这平实的语言之下,是于老师对语文教学的不断感悟,是于老师不断地将自己认识与想法正确与否,效果怎样,拿到实践中检验,再将实践中获得经验教训,不断补充和修正自己的认识,自己的判断。于老师自己的诠释是:“备好课不等于就能上好课,更何况备课绝不只是课前做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具体准备,而是贯穿教学生涯全过程的学习、积累、反思、改进”。

“教课要一清如水”,是于老师追求的目标,因为清晰,学生学起来就头脑清楚,不仅能学到知识,锻炼语文能力,而且在逻辑思维方面可获得良好的熏陶。然而,“清”谈何容易。于老师说:“教课时,总是有个思想在作怪,多教一点,让同学多学一点!再加上备课钻研所得,更是舍不得丢开”。反躬自省,于老师又做了三件事:

首先是认识上的提高:“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于老师说“教学,教学,教要在学生身上起作用。教师既要吃透教材,又要对学生的情况

了如指掌”。为了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于老师和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研究他们。于老师常用的方法是:望、问、听、阅和材料跟踪。望:目测,课内课外与学生的接触中察言观色;问:做口头和书面的询问、调查;听:谛听学生朗读、背诵、说话、讲演;阅:看学生各种语文作业及其他书写的有关材料。根据平日了解所得建立每个学生的学习资料,定期填写有关项目。

其次,语言上下功夫。于老师说:“教师讲课所用的语言,既要又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有文化含量,教课时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中,受到教育与感染”,教课时要做到“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让学生听起来愉快。

语言是思想的影子,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文化含量,因为语言能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情操。“如果语言有吸引力,学生就愿意听。语文教师的词汇要很丰富,既要教学生规范的书面语言,又要让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下学习活的语言”。于漪老师这样说,也这样做了。 第三,行动上下的苦功。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正确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方面对学生起良好的示范作用,我下功夫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我的奋斗目标是?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我认真剖析自己教学语言的毛病,首先做到清楚明白,通俗易懂,不含糊其辞,不诘屈聱牙;再进而锤炼,力求优美生动,不枯燥干瘪。我的教案写得极为详细,把所教之课的每句话都写下来,然后认真修改,用比较规范的书面语言改造不规范的口头语言,把多余的字、词、句,不符合逻辑的地方一一删改,纠正,然后背诵出来,

搜索更多关于: 于漪教育心得 的文档
于漪教育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z4mv4g2g51jxus0i33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