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落叶果树苗木脱毒中心,对优良苹果品种进行病毒脱除处理,建立母本园和一级采穗圃。主要扩建温室、网室、大棚、实验室,购置仪器设备。母本园建设规模为30亩,一级采穗圃60亩。在省级繁育场建立二级采穗圃。
3.良种苗木繁育苗圃建设
按优势产区现有2250万亩面积计算,每年以2%的速度更换,一年需更新面积45万亩,每亩需要优良苗木56株,则每年需要2520万株。每个苗圃按年生产130万株优质成苗计算,需要建立20个苗圃,每个苗圃占地300亩。
2.2 富岗苹果的特点及销售 2.2.1 特点与品质
提及富岗苹果,人们都会联想到“绿色食品”,都会联想到“细脆津纯、酸甜适口、清香蜜味、易贮耐藏”的高贵品质,都会联想到富岗苹果的“六吃”;吃名,吃派,吃味,吃鲜,吃营养,吃绿色。 之所以说富岗苹果高贵,就是因为它的品质与众不同,无论从口感、色泽、营养,还是绿色,大路品种的苹果都无法比拟,是科技果、绿色果、美味果、文化果。
富岗苹果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绿色。富岗苹果严格按照中国绿色食品中心的生产要求进行生产,生产完全符合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要求、毒素残留等项指标。二是营养。果实中含有对人体有
9
益的微量元素钾、钙、镁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维生素均衡。三是纯、美。果汁含量丰富,糖酸适宜,果肉细脆、硬度大而无渣,具有典型富士风味。果个儿大,果型端正,粉红、全红色。富岗苹果每年都要进行随机取果到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进行检测,这是2001年检测结果的一组数据:
外观品质。果色条红,着色均匀,颜色鲜红,果肉白色至淡黄色。 质地品质。果实硬度18.9磅/ cm2,含水量89.3%,果肉脆、多汁,质地细,纤维少。果肉含原糖8.7%,蔗糖15.1%,可溶形固形物含量16.1%。果肉滴定酸0.295%,果汁PH值3.3。具有典型的芳香味,且风味较浓。以上指标均高于全国代表值。含有18种氨基酸,15项均高于全国代表值。
富岗苹果是深山区独特的小气候下生产出独特品质的优质苹果。 富岗苹果因细脆津纯、酸甜适口、清香蜜味、易贮耐藏备受消费者青睐。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通过科学精确的检测数据、检索论证表明,富岗苹果确属少有的好苹果。
富岗苹果的特色品质还得益于128道工序和绿色无公害生产,为了更好的规范富岗苹果的生产模式,在李保国教授实验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标准、河北省地方标准以及绿色食品的有关标准,精心研究富岗苹果的品种、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苹果生产规程及富岗苹果特有的品质规律,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富岗实际,突出富岗苹果特色的
10
综合管理和品质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起草了两个企业标准,即富岗集团企业标准《无公害优质苹果生产综合管理》和《无公害鲜苹果》,技术监督局组织专家对富岗企业标准进行了审定。
富岗苹果以其独特的品质不仅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还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所以有消费者称赞富岗苹果是人间鲜果,一次品尝终生难忘;选择了富岗苹果就选择健康;富岗苹果是送亲朋好友的最佳选择,即健康又体面。检测富岗苹果品质的专家赞誉富岗苹果甲天下。1996年4月,原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同志来考察时,称其为“太行山中一颗星”。
1997年,“富岗”牌苹果被评为河北省优质名牌产品;1998年被河北省消费者协会评为第五界消费者信的过产品,1998年“富岗”牌被认定为河北省著名商标并走上中南海的国宴;1999年“富岗”苹果荣获“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银奖和河北省名牌产品,1999年被评为邢台市优质农产品;2000年1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为“富岗”苹果颁发了绿色食品证书;2001年被认定为邢台市名牌产品,2001年11月被消费者协会评为第六届消费者信得过产品;2002年“富岗”又被评为河北省名牌产品,2002年被中国经济协会认定为中国名优果品。
2.2.2 销售前景及发展思路
为了把富岗品牌做的更好更大,富岗公司发挥优势,带动太行山区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稳步发展。今后发展思路:
11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立足长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靠科技,依靠品牌,真正建成产销一条龙的北方果品物流中心,同时把一些能够带领村民发展的项目,借用名牌,将富岗系列产品做大做强,力争成为华北地区果品业龙头企业。
二是到2006年,果树面积要达到8000亩,果品产量达到210万公斤,人均收入达到15100元,连锁基地面积达到8万亩。继续实行“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只要符合标准的苹果全部收购,解决卖果难问题。
三是加强营销和沟通,面向全国建立营销网络达,到2006年在全国各大城市的销售网络达到30个,利用品牌优势,将富岗集团做大做,使富岗这一品牌尽快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1 无病毒苗木的培育
建设苹果无病毒苗木工厂化快繁中心是实现我省农业及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需要。改革开放20年来,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的发展由资源约束为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农业由解决温饱的需要转向进入小康的需要,人们对农业产品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对这一新的形势,我省农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农产品品种不够丰富,优质农产品相对不中,不能满足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需求。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一个重要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