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设NA为阿伏加徳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01 mol·L-1氯水中,Cl2、Cl-和ClO-三粒子数目之和大于0.01 NA B.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 L气体时,负极消耗的气体分子数目为2 NA C.2.4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gO和Mg3N2,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A D.0.l mol/L(NH4)2SO4溶液与0.2 mol/LNH4Cl溶液中的NH4+数目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缺少体积数据,不能计算微粒数目,A错误;
B.缺少条件,不能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也就不能计算转移的电子数目,B错误;
C.Mg是+2价的金属,2.4gMg的物质的量是0.1mol,反应会失去0.2mol电子,因此2.4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gO和Mg3N2,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C正确; D.溶液的体积未知,不能计算微粒的数目,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到另一烧杯中 B.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离试管口约1/2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
C.为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NH4+,可在此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加热后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向容量瓶加水至液面离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定容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A不选。 B. 用试管夹时,应夹住距离试管口约1/3处,故B不选。
C. 检验氨气,应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遇氨气变蓝,故C不选;
D.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向容量瓶加水至液面离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定容是正确的,故D选。 故选D。
3.某无色溶液与NH4HCO3作用能产生气体,此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Cl-、Mg2+、H+、Cu2+、SO42- C.K+、NO3-、SO42-、H+、Na+
B.Na+、Ba2+、NO3-、OH-、SO42- D.MnO4-、K+、Cl-、H+、SO42-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Cu2+为有色离子,A不合题意;
B. Ba2+、SO42-会发生反应,生成BaSO4沉淀,B不合题意;
C. K+、NO3-、SO42-、H+、Na+能大量共存,与NH4HCO3作用能产生CO2气体,C符合题意; D. MnO4-为有色离子,D不合题意。 故选C。
4.乙苯催化脱氢制苯乙烯反应:己知: 化学键 键能/kJ ? mol-1 C-H 412 C-C 348 C=C 612 H-H 436
-1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上述反应的△H(kJ ? mol)( )
A.-124 【答案】B 【解析】
B.+124 C.+1172 D.-1048
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能键能,由有机物的结构可知,应是-CH2CH3中总键能与-CH=CH2、H2总键能之差,故△H=(5×412+348-3×412-612-436)kJ?mol-1=+124kJ?mol-1,故选B。
点睛:解题关键是明确有机物分子结构,搞清断裂与形成的化学键及键数,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能键能,由有机物的结构可知,应是-CH2CH3中总键能与-CH=CH2、H2总键能之差。
5.25℃,将浓度均为0.1mol/L的HA溶液Va mL和BOH溶液Vb mL混合,保持Va+Vb=100mL,生成物BA易溶于水。Va、Vb与混合液pH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HA一定是弱酸 B.BOH可能是强碱 C.z点时,水的电离被促进
D.x、y、z点时,溶液中都存在c(A-)+c(OH-)=c(B+)+c(H+)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当Va=Vb=50mL时,溶液相当于BA溶液,此时溶液的pH>7呈碱性,说明BA是强碱弱酸盐,这里的强弱是相对的,则HA一定是弱酸,故A正确;
B. 当Va=Vb=50mL时,溶液相当于BA溶液,此时溶液的pH>7呈碱性,说明BA是强碱弱酸盐,这里的强弱是相对的,BOH可能是强碱也可能是电离程度比HA大的弱碱,故B正确;
C. z点时,BOH溶液的体积Vb mL大于HA溶液的体积Va mL,混合溶液的pH大于9,即c(H+)<10-9,25℃时该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故C错误;
D. x、y、z点时,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c(A-)+c(OH-)=c(B+)+c(H+),故D正确; 题目要求选择错误的,故选C。
6.一种新型太阳光电化学电池贮能时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在两极发生如下图所示的转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贮能时,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和光能 B.贮能和放电时,电子在导线中流向相同 C.贮能时,氢离子由a极区迁移至b极区 D.放电时,b极发生:VO2+2H++e-=VO2++H2O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光照时贮能VO2+失电子转化为VO2+,b极为阳极,a极为阴极,放电时b极为正极,a极为负极,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 贮能时,光能转变为化学能,选项A错误;
B. 贮能时电子由b极流出,放电时电子由a极流出,在导线中流向不相同,选项B错误; C. 贮能时,氢离子由阳极b极区迁移至阴极a极区,选项C错误;
D. 放电时,b极为正极,发生电极反应:VO2+2H++e-=VO2++H2O,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7.人类使用材料的增多和变化,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材料与化学制备无关的是 ( ) A.青铜器
B.铁器
C.石器
D.高分子材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
冶金(青铜器、铁器制备)、高分子材料合成均涉及化学反应,石器加工只需物理处理,与化学制备无关,答案为C;
8.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酒中添加SO2,可起到抗氧化和抗菌的作用 B.PM2.5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C.苯、四氯化碳、乙醇都可作萃取剂,也都能燃烧 D.淀粉、油脂、纤维素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A
【解析】A、利用SO2有毒,具有还原性,能抗氧化和抗菌,故正确;B、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没有在1nm-100nm之间,构成的分散系不是胶体,不具有丁达尔效应,故错误;C、四氯化碳不能燃烧,故错误;D、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
9.由一种金属离子与多种酸根离子构成的盐称为“混盐”,如氯化硝酸钙[Ca(NO3)Cl]。则下列化合物中属于混盐的是( ) A.CaOCl2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CaOCl2的化学式可以写成Ca(ClO)Cl,所以该物质是由一种金属阳离子和两种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因此属于混盐,故A正确;
B.(NH4)2Fe(SO4)2含有两种阳离子和一种酸根阴离子,不是混盐,故B错误; C.BiONO3中没有两个酸根阴离子,不是混盐,故C错误;
D.K3[Fe(CN)6]是含有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酸根阴离子的盐,不是混盐,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0.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够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 选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 项 相应实验 B.(NH4)2Fe(SO4)2
C.BiONO3
D.K3[Fe(CN)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