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综合实践计划
安定区阳坡学校
曹玉彦
2012、9、
(31)怎样指导把亲历的事写具体?
学生亲历了某件事,如何把它记录下来?又如何避免像喝白开水一样或记流水账。写经历过的事在内容方面就容易解决了,特别是刚经历的事历历在目,闭上眼睛就会浮现这件事。把事情写具体首先要解决记叙的顺序,也就是经常说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后做什么。这样把各部分内容有顺序地展开也就纲举目张,有内容可写了。如现场体验课《我学会了坐公交车》,就是先指导理清坐公交车的步骤:等车——上车——坐车——下车。按照这四个方面展开,就构成了四段,习作内容也就充实了。其次是指导把重点内容写具体,有些学生往往三言两语就写完了重点环节,导致重点段落变成了清水菜肴、无香无味、难于下口。鉴于此,教师应善于抓住事情的重点环节导具体,把一句话变成几句话,进而把几句话扩充为一段话。如《我学会了坐公交车》有些学生在上车投硬币这个过程中只写了一句话:“我把硬币投进箱里。”我及时提出怎么把一句话变成几句话,学生回答:可以想像。我还指导学生可以把投币箱想象为人来写。然后展开了对话,我扮演了“投币箱”,学生当乘客。于是学生就顺藤摸瓜说:“我的一元钱是妈妈给的,我从口袋里摸出来,然后上车时对准投币箱,轻轻一放,硬币就掉下去了。”“谢谢你,我的上帝,欢迎你!”(老师说)。这样就把一句话讲具体了。 然后,就是考虑如何指导得细腻有趣了,创设一些插曲,让学生觉得作文本身是一件有趣的事,会努力去把它写得具体形象。这时,可以选择一些片断详细指导学生,作文指导课或作文讲评课都可以进行。指导学生学习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也就是多写“我”的感受。如《我学会了坐公交车》出现了学生争先恐后上车的情形,那么如何表达出这时的你的想法,需要描写人物的心理、动作、神态、语言,需要调动阅读积累,把所积累的好词佳句使用起来,以此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描写趋向细腻化,再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就使文句更加精彩,达到丰满的境界。
(32)如何指导学生把语句写通顺?
语句通顺的训练取决于口语训练和语法训练,学生在平时发言中是否存在病句现象,教师不容忽视,学生在习作中的语句是否通顺不容忽视,可以举行专题的训练:
一、设立口语训练课
在口语训练课上,多让学生互动,说完整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教师给予及时的点评,然后要求学生把刚说过的话写下来,不必有主题,刚说什么,就写什么,这对学生并不难。
经常让学生讲故事,也是口语训练的好办法,一个故事本身就有许多话可说,再说讲故事大家都会,在小组内讲,在全班讲,是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好途径。 学生以口头语言习惯书写文章,结果语句就是口头语言。口语的指导贯穿于平时的课堂,教师在学生发言中及时给予指导、纠正,使其符合语言规范。 二、设立作文讲评课
设立作文讲评课,把学生的语句叙述进行归纳,展示优美句子,修改病句,把学生习作中的病句进行归类,提出共性的问题,如重复罗嗦现象、顺序错乱现象、没有标点现象、方言口语现象等。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改作文,要求把语句改通顺,这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句式训练
熟悉并掌握一般句式,就有助于习作表达的流畅性。句式的训练分为“行为句子”和“语法句子”(修辞句)。行为句主要训练写一件事的连续性行动,既有先后的顺序,也可以用上关联词。突出行动的先后句,如人看句、人听句、人想句、人说句。自然是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再写想到什么,说些什么?总不能先说、再想、再看、再听。修辞句型的训练包括设问句、反问句、陈述句、因果句、并列句、承接句等。 33)如何指导把话说具体?
关于如何指导把话说具体的问题,是一个大话题。我想从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分开说明。先引用我写的一篇文章《丰满作文教学扩充说》,从说具体与写具体方面进行论述:
如何把作文写具体,这是每一位教师关注的问题。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以“小学丰满作文教学观”作为专题进行实践与思考,总结出了“七扩充”与“七连说”的教学方法。 一、“七扩充”教学方法
丰满不只是补充扩展,它是一种教学观、方法论。扩充是作文考试的天敌,它能克制文章篇幅短小的弊端;扩充是丰满的必经之路,扩写、充实作文才能使丰满跃然纸上;扩充的重点是写印象最深的画面,写感受,演情节,写活动过程。小学阶段着重运用七种扩充教学方法。
㈠、看图形式扩充:按图索骥知生活
图式其实是人间生活的缩写,属于抽象派意念,把生活中的人或事用最简单的笔触描绘,着力表现生活的美与真。识别图样、看图说话是中低年级的常用训
练方法,图中包含许多空白艺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补白,把景与物、物与人自然地联系起来,表现生活主题。图画是静止的,而且呈现了正面形态。看图作文如果只是描述图中的轮廓,未免偏于寂寞,以联想的思维方法补充图画中所无法表达的内容,则让图画充实,以动态的写作方法去刻画画中的人物,就使画面充满活力,笔下人物活灵活现。
看图扩充就是要善于抓住典型画面,把相关的图与文进行对比,瞧一瞧是否言尽而意未尽,典型画面怎么分解成多画面,放胆地进行想象,补充看图作文的空白,增加图外之意,弦外之音,考究图画扩大的联系点,达成文字表达万变不离题意的扩张方式。
㈡、问题连说扩充:高谈阔论数家珍
问题连说避免一问一答、零零碎碎,把有关问题连起来说有助于思维的流畅性,语言表达的有序性,保持了语言美。它是由主题引发,疑而设问,模仿设问,欲而设问。连说的内容均为故事情节的重点。作文指导课时采用问题设置的办法,这和阅读是相同的。这种阅读模式应用于作文教学上会产生比较零碎的感觉。如果与文题相关的问题连起来讨论或者说话,那么效果就截然不同。也只有把几个小问题连起来,才更有利于表达或说明一个大问题。对问题了如指掌,如此构成段落,产生一个或几个基本段。既解决了重点问题,又把重点问题叙述详细。 ㈢、对话模式扩充:对话如流话缠绵
对话为真,对话为活,对话为俏。引导学生掌握对话形式,训练对话句式、对话语调是作文具体化的必经之路,也是生动化的最佳表现途径。一旦对话扩充成功,则作文如滔滔江水连绵不断。如果作文中增加了对话,读者则会倍感亲切与真实。作文教学时,让学生穿插必要的对话形式,以角色进行表演或模拟,更有利于口语表达,先做而后说,先进行角色对话,再叙述对话过程,使内容更为具体。
既然是对话,必将有两个角色以上,于是写好角色的对话就成为丰满作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作文生动活泼的关键;既然是对话,人物活动应该有连续性反应,在回答完这个问题又产生新的疑问,仅一组对话来表达一个意思显得篇幅长而单调,为此,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多组分内容的对话模式,在习作时,有意识地描述几组对话,充实作文的主体,丰富语言的载体;既然是对话,就应该考虑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说,因此教师应提供一些表示心情、表情、语气的词汇;既然是对话,还得辅助一些必要的动作,以动作来辅助说明角色或人物的语言环境,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就可以分解许多相关联的连续性动作;既然是对话,说的内容也应该符合人物的身份。一方面从年龄上去区分对话语态,一方面从人物职业身份上去区别对话语脉,另一方面从性别上去区分对话的语流。 ㈣、现场景点扩充:停车坐爱风景美
现场是宝贵资源,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怎样添设景点?原先真实的场景可能过于简陋,如何添设必要的美景,让学生赏心悦目?这需要课前精心布置。如何充分运用现场作秀,渲染环境与气氛,使学生止步欣赏,目之所及,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