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寨镇江店小学《种植大豆》教学设计
一、 教材说明:
人们的生存、生活需要各种食物和物品来保障。这些食物和物品来源于最基本的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产为人们的生存提供了必需品,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产品。并尊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 二、理论:
本课主要以考察大豆生产过程为例,引导学生展开对农作物生产过程的探究活动,使其对农业生产的特点有所了解。“认识大豆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在开展活动前明确活动目的,为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大豆娃交朋友”让学生对大豆娃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和认识。“认识新朋友”让学生知道农业生产不但有农作物种植,还包括很多方面的生产,使学生对农业生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一步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同时让学生注意到科技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使他们知道农业生产除农民辛勤劳动外,还有农业科技人员付出了劳动和智慧,意识到现代农业发展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大豆或某一种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农业生产的概况。
2、知识与技能:观察生产劳动特点,体验农民劳动的辛苦。
3、情感与态度:尊重农业生产者,养成珍惜他们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了解大豆的生产过程 教学难点:体验农民劳动的辛苦 五、学情分析:
人们的生存、生活需要各种食物,这些食物都来源于最基本的农业生产。城市里的学生对农作物的认识相对较少,特别是建设小学,位于市内的中部,认识农作物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停留于自己吃的东西上面,因此从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常吃的事物入手,这样可以使他们对生产劳动的学习更感兴趣,更容易理解、接受。本课以考察大豆生产过程为例,使学生对农村的生产、生活有进一步的了解。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课程教育目标多元化增加了目标定位的复杂性。综合实验课采用“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课程设计思路,融合多学科知识,在学习内容上是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和历史文化教育,地理环境教育等的有机融合;课程目标上表现为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能力的综合;而在某一具体的教学内容上,可能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与教学目标相对明确、单一的分科课程相比,它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是多元、复杂而难以把握的。 七、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课件、图片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师: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李晓峰同学,他和我们同学们一样非常乐于从书上和网上收集资料。这回他又有一个大收获,他了解到我国是大豆的种植大国,还有很多出口外国。今天我们就和他一起到大豆田长长见识。现在我们就去王伯伯家的大豆田里认识一下大豆娃吧! 板书:种植大豆
师:在王伯伯家里的大豆田里,你想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了解些什么呢?
生:提出问题
师:归纳总结
板书:1、大豆的生长过程 2、大豆的生长周期 3、种植区域 4、大豆的用途
[意图:教师用儿童的语言和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去大豆田里长见识,并让学生们自己提出想了解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增加教科书的趣味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 (二)、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提出了四个问题,下面我们四个小组,可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解决你们赶兴趣的问题,一会全班汇报。 生:小组讨论
生:地一个小组汇报大豆的用途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展示课件
课件演示大豆的用途(大豆除了直接食用外,所衍生出的产品种类也相当丰富,经由加工过程,可分为传统大豆加工食品、大豆油及大豆蛋白等三大类产品。大豆蛋白是制作素食食品、调味料和饲料的來源。大豆油除了做为价廉物美的食用油脂外,並可开发附加价值甚高的副产品,如大豆卵磷脂、维他命E等供为食品或医药品,并能转化成柴油提供新的能源來源。)
生:第二小组汇报大豆的生长过程
课件演示大豆从播种到收获的一系列过程。大豆的一生要经历种子萌发、出苗、幼苗生长、分枝、开花、结荚、鼓粒、成熟等过程。 师:谁知道种植区域是指天数还是种植地方呢? 生:回答是种植地方
生:第三小组汇报种植区域
课件演示种植区域全国都种大豆,但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种植面积最大。大豆栽培划为东南春、夏、秋大豆区,其中春大豆3月上、中旬播种,7月上、中旬成熟,生育期100-120天;秋大豆7月底8月初播种,11月上旬成熟,生育期100-110天,利用田埂种田埂豆,则属于夏大豆类型,生育期121-142天。 生:第四小组汇报大豆的生长周期 课件演示大豆生长周期: 1.种植期:一般为6月份
2.发芽期:通常在种植后一至两周内开始发芽, 3.早期生长期:在大豆发芽后25天左右
4.出枝期:大豆张出0至6枝.一般是在发芽后40天左右
5.开花期:在大豆发芽后45至50天左右.开花期一般持续大约30天6.结荚期:在大豆发芽后55至60天,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
[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大豆的各种平面图,并以学生最感兴趣的课件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在大脑中建立概念,并产生兴趣,为下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三)、情境体验、拓展认知
师:大豆生长过程中农民伯伯要做哪些事?
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回答
师:看来每个人都对大豆娃十分的了解了,也都跟它交上了朋友。
师:现在,有了科学技术的帮助,出现了新的劳动工具和种植方法,这些又为农民伯伯带来什么呢?(出示图片) 生:回答。学生总结
师: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农民伯伯减轻了劳动强度,同时也为他们带来的更好的收益,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如果你也能成为一名科学家,你会为未来的农业生产带来些什么样的变革呢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生:进行设想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新的劳动工具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并由此感受农民伯伯的辛勤的劳动。这样的课堂,是儿童的课堂,它呈现的是儿童的文化,体现的是童心、童真。它真正把学生引进了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使课堂教学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而是对学生生活的有效引导,从而体现出本课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核心理念。 ]
(四)总结提高、升华主题
师:老师相信,经过了今天在大豆娃的家的一次见闻,你们每一个人都会更加的珍惜我们每天所吃到的各种食物的。
[设计意图:民主、和谐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才能,在学生掌握了大豆的有关知识后,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九、板书设计: 种植大豆
1、大豆的生长过程
2、大豆的生长周期
3、种植区域(江店小学综合试验田)
4、大豆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