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学习感想(国际交流合作处供稿)
加拿大UBC暑假游学见闻与感想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章丹 交流学校: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现在回想起当初报名暑假去加拿大学习,是一时兴起的决定。而一个月在加拿大的生活,让我经历了不同的人和事,感触良多。从刚开始的新奇,到最后的习惯,现在想起,都让我怀念。
正式上课第一天
正式上课的第一天,早早带着行李出发去ELI(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类似UBC的语言学校)。在这里,我们接受UBC的测试,CA(Cultural Assistant)带我们熟悉周边环境,搬去寄养家庭,我们开始了不一样的大学生活。
学校的面积,学校的设施,令我们惊奇。那里的学校与国内有太多不同。也许是因为放假吧,学校氛围比较轻松,草坪上这里一堆那里一堆的学生,校道上追逐打闹的学生都让我觉得心情格外舒畅,对我在这里的一个月充满了憧憬。除去这些充满活力的景象,校园也处处是宁静,这里的一切景物,仿佛让你拿一本书,坐下来就可以静下心读。
这天晚上,我来到寄养家庭,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外国人,感受他们的善良、好客。
难忘的寄养经历
对于一个已经上大学的人来说,在国外的时间可以入住寄养家庭,是很难得的一件事。(通常,只有大学以下的留学生才会入住寄养家庭)因此,我也特别珍惜这一次的机会,与寄养家庭沟通,了解当地文化。
我住在一户移民加拿大三十余年的希腊家庭里,。寄养妈妈是一个年近八十的老太太。虽然年龄较大,但是身体很硬朗,慈眉善目。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她对我真的很好,我们也有很多话说,每晚吃完饭,我们都会聊到将近九点。
离开加拿大,最让我不舍的就是寄养家庭。临走前,寄养妈妈对我说,下次去,一定要去看她。口头的承诺,我们心里都清楚,也许一辈子都无法再见面。但是为了让对
方都笑着面对,我们点头说:“好。”
全方位的学习
这次去加拿大上的课程名称是全球社交英语,顾名思义,主要训练的是口头能力。课程分为早上和下午两部分,各部分有各部分的重点。
早上主要训练日常交际对话,老师会从对话中挑出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加以纠正。另外,还会添加当地人的开口头用语,力求让我们说得更加地道。同时,老师也会带我们到市区内比较出名,或者具有历史意义的景点参观。例如Chinatown,孙中山纪念公园等。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UBC植物园中的Canaby Walkway。这是一条在树与树之间搭建的吊桥,还记得,当时老师带我们去,是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生物多样性。在植物园中,解说员为我们介绍了许多树种,以及树种的特点和作用。很难想象,在一个大学校园中,有一个那么大的森林,森林中还有那么多珍惜树种,树木之间还有吊桥。加拿大人保护环境的理念很强烈,在修建吊桥时,为了不伤害树木,他们花了很多心思,在架设吊桥时,对树木做了很多保护,力求对树木的伤害最小化。
此外,在早上的课堂上,我们还会就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进行辩论。总体来说,尽管上课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周,但是教学模式一点都不单调,十分生动有趣。
说完早上的课堂,再来看看下午的。在下午的课上,每周都有一个演讲,老师会准备话题,让我们进行选择。个人来说,我觉得下午的课让我收获最大。在去加拿大之前,我最不拿手的就是演讲。每次看同学上去脸不红,语速平稳的演讲,我都羡慕不已。我有一个特点,我一紧张,就说话特别快。在去加拿大之前,我没有想过要把语速降下来,总觉得流利就好。但是,下午的导师在纠正我时说,语速太快也是紧张,不够从容的表现之一,所以要求我把语速降下来。我按照他的建议做,觉得自己的演讲技巧提高了很多。
第一次出游
Stanley Park 位于温哥华北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半岛,看出去就是英吉利海峡。公园内除了一般的森林景色之外,还有全加拿大最大的水族馆。
公园内最出名的莫过于环岛公路,公路上设有人行区和自行车及滑轮区。由于我们下车的站台离租车的地方有点远,所以我们选择了步行。
作为在加拿大第一个去的地方,我印象最深的,是公园内的绿化。在步道上走,一面是海,一面是参天大树,让我们这些在城市长大的人大开眼界。
作为一个城市,温哥华不算很大。但即使是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城市的发展也是在极度重视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的。之前与寄养家庭的聊天中,我们谈到了不仅是温哥华市内,就算是UBC大学的校园内,都有一大片一大片的森林。户主和我说,在加拿大,哪怕是要砍掉一棵树,都要征求政府所有相关部门的意见。乱砍滥伐在当地人严重是一项十分严重的罪行。
也许正是因为当地公民的意识,才令温哥华成为全球最宜居城市之一,也令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能够在城市中,体验到大自然的魅力。
一人一包去旅行
总体来说,这次去加拿大,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体会到了当地的文化。最后十天的旅行,是我毕生难忘的回忆。
最后十天的第一站是落基山脉的Jasper小镇,由于我是一个人去的,所以在行程上没有旅行团那么紧张。我去了哥伦比亚大冰原,去了路易斯湖,去了梦莲湖,去了塔卡考瀑布,去了落基山上最大的小镇——Banff。
最后十天的旅行不但给了我独自在国外生活的经历,也给了我独自外出旅行的机会,是一次真真正正的成长。在加拿大的三十一天,我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口语能力,不得不说,我们在国内学习英语的时候,开口得太少,总觉得和同学说,很别扭,在加拿大的三十一天,我说出的英语,可能比在国内一年说的还多。
一个月的时间,可以让自己看见自己的成长,我觉得什么都值得了。
英国实习感受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单青 交流学校:英国北爱尔兰斯川米利思大学
英国的学生其实考试入学和中国也差不多。在他们小学毕业后,会有一个类似于中国的某些地区的小升初的入学考试,我们把它叫做“11岁择优制度”。当然,现在英国人也要“减负”,就是考试的执行者从以往的政府,变为现在的学校自主招生。如果毕业的小学生通过了测试,变可以进入Grammar School。如果没能通过,就去读普通的Post-primary School。当然学生学的内容没有差别,只是在初中三年后,好一些学校的学生会更容易GCSE考试,从而进入A-level的学习阶段。我这次实习的Carrifergus College 是一所Post-primary School。
上了三周课后开始了我的教育实习。我的学校在Belfast市区外的一个叫做Carrifergus的地方,当Margaret拿出地图给我看的时候,我的心就在滴血。我的神啊,我每天要做火车去学校教课。本来觉得很同情那些单程要花一小时的同学 ,现在大家都跑来安慰我了,每天接近3,4小时耗费在路途中的日子其实并不好受。好在妈妈安慰我,苦难有时也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要换一种心情去看待它。既然已成事实,就快乐的去面对。幸福,有时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计较的少。Laurence,Margaret对我都很照顾,Carrifergus的老师也对我很好,除了路程远人很疲惫,其余的都很不错。我深深的感受到在异国生活,是一个不断磨合不断适应的过程。要慢慢学会做一个不抱怨不计较的姑娘,遇到事情要面对它,接受它,解决它,放下它!每天成为stran学校里第一个打包早餐,跑去赶公车接着赶火车的感觉慢慢的也并不是那么糟糕。毕竟我可以早早的起床,拥抱清晨的阳光。在火车上,如果运气好,我可以看到美丽的大片大片的草地和一群群小肥羊。
我在实习学校有两位指导老师,一位是数学组组长Mrs. Lewis。另一位是8年级的数学老师Mcconkey。 当Mrs. Lewis 和学生介绍我是中国来的新老师后,大家对我表现了最大程度的好奇与友好。下课后,一个低年级的小男孩害羞的和我说了句“康里吉娃” oh my lady gaga!!啥意思啊,我不是日本人啊~~~ 当然我发现很多英国人会把中国韩国日本混为一谈。学校有一位特别热心的教arts的老师,一定要我去欣赏他的一位喜爱中国文化的女生画的一幅肖像画。我去了美术室后,非常尴尬的发现他的学生画的是穿和服的日本女子,我便很耐心的告诉她,中国和日本是邻国。老师还将信将疑的问我,这画的真的不是你们中国女孩?
我的另一位tutor ---Miss Mcconkey 是个很漂亮的姑娘,同时也要管整个year 9 的所有女生。其实这里的老师还是很辛苦的,一天至少有8.9节课,每节课35分钟。除此之外,教数学的还不止教一个年级,教几乎所有年级,更夸张的是,教数学的还教IT。教英语的还教art课。。。这里的老师都看不见做办公室休息一下,喘口气的时间。我负责两个不同年级的班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因为作为实习老师,我们没上一堂课之前要做很多细致的准备工作。比如写lesson plan,细致到每节课的各个部分,课后也要做review。所以,6周的工作结束后,真的得到了很多锻炼。不论从语言,还是从上课仪态与教学思维上。
在英国实习的6周感触特别多。特别是当我和老师讨论起中英教育的差距时,英国中心的老师很惊异于我们7点多上课,5点放学的模式,甚至感叹“那你们中国学生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