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1.13抗肿瘤纳米药物临床转化研究进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5 0:13:3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抗肿瘤纳米药物临床转化

1 纳米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

纳米药物的发展始于1964年,科学家提出应用纳米脂质囊泡(即脂质体)进行药物递送。此后,大量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后续研究中研发出来。纳米药物的主要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

1976年,Langer首次提出持续性释放药物的递送体系。

1980年,Yat-vin设计了具有pH响应型药物释放和主动靶向功能的脂质体用于药物递送。

1986年,Matsumura和Maeda提出高渗透长滞留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EPR效应),即基于肿瘤血管不连续和肿瘤淋巴系统不健全的病理特征,纳米药物可在肿瘤部位逐渐积累并滞留在肿瘤组织内。

1987年,Allen提出用聚乙二醇(PEG)表面修饰脂质体有助于减少被体内吞噬细胞所清除,延长脂质体的血液循环时间为脂质体在肿瘤组织中的蓄积提供更多机会。

1994年,Langer制备了首个长循环纳米颗粒聚乙二醇-聚(乳酸-乙醇酸)纳米颗粒。 1995 年,装载有抗肿瘤药物阿霉素(Dox),聚乙二醇修饰的脂质体Doxil?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成为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纳米药物,其适应症包括卵巢癌、转移性乳腺癌和艾滋病相关型卡波西肉瘤。

此后,多种纳米药物相继进入临床试验,其中部分产品获得批准,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据统计,目前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欧洲药品管理局等监管机构批准用于癌症治疗的纳米药物有15种,处于临床试验中的纳米药物有50多种。其中,在获得临床批准的纳米药物中,脂质体有10种、聚合物胶束有2种、纳米颗粒有2种、无机纳米颗粒有1种,但是,尚未有聚合物-药物偶联物获得临床批准。目前,抗肿瘤纳米药物根据其构成方式可大致分为脂质体、聚合物胶束、纳米颗粒、聚合物-药物偶联物和无机纳米颗粒等。

图1 癌症纳米药物发展大事记

图 1 纳米药物载体发展历史时间轴 表 1 已经获得监管机构批准的抗肿瘤纳米药物

表 表 2 举例目前处于临床阶段的抗肿瘤纳米药物

表1 临床转化中的部分癌症纳米药物

纳米药物类

药物

商品名

适应症

临床转化阶段

1.13抗肿瘤纳米药物临床转化研究进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0fii8wd2l8uhsm07tfq670et7c26i01788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