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儿童绘画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涂鸦期、 象征期 和图式期。 3. 凯洛格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图形结合而形成的图形称为 集合体 。
4. 儿童刚开始运用水平——垂直参照系统进行构图时有些呆板和模式化,此时所画的人,我们称之为 稻草
人 。
5. 凯洛格把儿童早期的涂鸦线分为 20 种。
6. “通过欣赏,了解作品的形状、色彩、结构等美术要素”是 大 班阶段的美术欣赏 7. 美术的基本特点是:造型性和视觉性、 瞬间性和永固性 。
8. 曼陀罗是儿童喜爱的、具有良好视觉形象的的图形组合,它是一种结合体或 集合体 。
9. 制定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的依据包括:社会文化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要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科目的
性质以及 儿童美术发展规律 。
10. “引导幼儿感受剪纸的生动的形象,强调、概括简化、夸张变形的造型。”这目标取向属于 过程 目标。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 简述儿童在绘画中是如何处理事物之间关系的?
最初是把事物看成各自独立的个体,与其它事物缺乏联系;逐渐以简单的方法处理事物间的关系;最后能客观地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间的关系。
2.家庭美术教育有哪些方法?
创设良好的家庭美术环境, 初步感知美术的基本要素, 鼓励儿童多欣赏美的事物, 正确对待儿童的美术学习。
3. 选择儿童美术教育内容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整合性、适应性、系统性原则,并作简单解释。
4. 美术教学中教师运用演示法时有哪些基本要求?
演示的准备要充分;选择恰当的时机;和讲解有机地结合。 5、为儿童选择美术欣赏作品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经典性、差异性、题材多样性原则,并作简单解释。
7、简述儿童在绘画中是如何处理事物之间关系的?
最初是把事物看成各自独立的个体,与其它事物缺乏联系;逐渐以简单的方法处理事物间的关系;最后能客观地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间的关系。
8、儿童在感知和理解美术作品方面表现出哪些特点? (1)偏重于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而忽略形式;
(2)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偏重于表层意义的理解;
(3)对艺术符号的感受理解中经常受一般认知中知觉经验和想象的干扰。
9、图式期的特征是:
造型上能用较流畅的线条表现物体的整体形象,并用细节加以刻画,结构合理;色彩上对色彩的认识日趋精细和完善,注意按物体的固有色来着色,用色彩表达事物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涂色时做到均匀;构图上开始注意物体的大小比例,形象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基本上能反映主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