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幼小衔接中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
作者:柯丽萍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9年第24期
幼儿期的孩子,往往被认为是无忧无虑,孰不知在他们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学前后期的一部分孩子,由于完成任务能力差,不同程度受着自卑的干扰。我曾经对我班学生进行调查,在家长问卷中有48%的孩子存在着轻视自己的倾向,同时,我注意到有39%的孩子极少或从来不敢在外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调查表明,这与独生子女是“小太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有密切关系。由于幼儿园采用以游戏为主,保教结合的教学方式,幼儿还感受不到因缺乏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产生的困扰。而到了小学一年级,环境、老师的改变,特别是小学以授课为主的教学形式才使这些无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的孩子产生了危机感。任务意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是儿童从备受呵护、关注的幼儿阶段迈出步伐走向社会学习生活的第一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转折期。幼儿期被成为学前期,这个时期的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是游戏,他们的身心发展达到了一定程度,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来探索世界。小学期又叫童年期,儿童进入小学,学习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开始他们人生中学习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接受正规的学习,从以游戏为主变为以学习为主,这是幼儿面临的重大转折,需要有一个心理适应期。经过对10个以上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家长进行电话访谈,发现其中部分孩子在入学后一段时间明显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任务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
二、造成幼儿任务意识薄弱的原因分析 1.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
学前晚期的儿童虽然在感知、思维、注意、记忆、想象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他们由于对外界的变化缺乏适应性,从而导致精神紧张,无所适从。现在社会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都是由大人包办代替,对父母、老师的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会经常看到,许多孩子玩完玩具不收拾,甚至乱扔玩具;看完的书到处乱放;掉了饭粒不擦拭干净,随地丢垃圾;做值日生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做好,参加小组活动时,做不好分配给自己的任务,不能主动参加集体活动。 2.个性原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