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平面向量》易错题
055350 河北隆尧第一中学 焦景会
平面向量知识要点
1.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同实数积
(1)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实数,不是向量,符号由cos?的符号所决定;
(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称为内积,写成a·b;今后要学到两个向量的外积a×b,而a?b是两个向量的数量的积,书写时要严格区分,符号“· ”在向量运算中不是乘号,既不能省略,也不能用“×”代替;
(3)在实数中,若a?0,且a?b=0,则b=0;但是在数量积中,若a?0,且a?b=0,不能推出b=0。因为其中cos?有可能为0;
(4)已知实数a、b、c(b?0),则ab=bc ? a=c。但是a?b= b?c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1)结合律不成立:a?b?c?a?b?c,这是因为左端是与c共线的向量,而右端是与a共线的向量,而一般a与c不共线,在实数中,有(a?b)c = a?(b?c),但是(a?b)c? a (b?c)。
(2)(a?b)2?a2?2a?b?b2,a2?b2?(a?b)(a?b),但a3?b3?(a?b)(a2a?c;
????a?b?b2),
(a?b)3?a3?3a2?b?3a?b2?b3。
3.向量知识在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很多分支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它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能融数形于一体,能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许多主干知识综合,形成知识交汇点,所以高考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数量积的主要应用:①求模长;②求夹角;③判垂直。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
①.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由于向量本身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双重身份,所以在向量知识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都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形成见数思形、以形助数的思维习惯,以加深理解知识要点,增强应用意识。
②.化归转化的思想方法。
向量的夹角、平行、垂直等关系的研究均可化归为对应向量或向量坐标的运算问题;三角形形状的
2判定可化归为相应向量的数量积问题;向量的数量积公式a?a,沟通了向量与实数间的转化关系;
??2一些实际问题也可以运用向量知识去解决。
③.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如向量可分为共线向量与不共线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可分为同向向量和反向向量;向量a?在b方向上的投影随着它们之间的夹角的不同,有正数、负数和零三种情形;定比分点公式中的?随分
1 / 5
点P的位置不同,可以大于零,也可以小于零。下面就高考中平面向量易错、易混点举例分析如下。 一、概念定义理解不透彻致错
例1、(陕西卷理8文8)在?ABC中,M是BC的中点,AM=1,点P在AM上且满足学AP?2PM,则科网PA?(PB?PC)等于w.w.w.k.s.5.u.c.o.m (( ( ) (A)?4444 (B)? (C) (D) (((((((( 9339【错解】 不能正确处理向量的方向致错选为D 由AP?2PM知, p为?ABC的重心,根据向量的加法,
214PB?PC?2PM,则AP?(PB?PC)=2AP?PM=2APPMcos0??2???1?339。
?【正解】 AP?(PB?PC)=2AP?PM=2APPMcos0?2???1?213349,
4?PA?(PB?PC)??AP?(PB?PC)??,正确答案:A 。
9二、混淆平面向量运算公式及运算律致错 例2、(浙江卷文5)已知向量a?(1,2),若向量c满足(c?a)//b,则c? ( ) b?(2,?3).c?(a?b),A.(,) B.(?7793777777,?) C.(,) D.(?,?) 393993【错解】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通过平面向量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的考查,很好地体现
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应用.由于混淆向量平行与垂直的条件,即非0向量
a//b?x1y2?x2y1?0,a?b?x1x2?y1y2?0,而不能求得答案。
【正解】不妨设C?(m,n),则a?c??1?m,对于c?a//b,则有,2??n,a?b?(3,?1)???3(1?m?)772?(2n;又c?a?b,则有3m?n?0,则有m??,n??,答案:D 。
93??例3、(2009宁夏海南卷文)已知a???3,2?,b???1,0?,向量?a?b与a?2b垂直,则实数?的值为 (A)?1111 (B) (C)? (D) 7766【正解】向量?a?b=(-3?-1,2?),a?2b=(-1,2),因为两个向量垂直,故有 (-3?-1,2?)×(-1,2)=0,即3?+1+4?=0,解得:?=?三、不能正确应用向量加法与减法几何意义致错
例4、(2009安徽卷文)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和F分别是边CD和BC的中点,或其中
,
R ,则
+
= _________。w.w.w.k.s.5.u.c.o.m
=
+
,
1,选.A。 72 / 5
【错解】错因:不注意数形结合或不懂得问题的实质即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正解】设BC?b、BA?a则AF?代入条件得??u?11b?a ,AE?b?a ,AC?b?a, 2224???u?33。
BABC?例5、(天津卷理15)在四边形ABCD中,AB=DC=(1,1),BABC的面积是
【错解】不清楚
BD3?BD,则四边形ABCD
BABA?BCBC与∠ABC的角平分线有关。
【正解】由题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其边长为2,且对角线BD等于边长的3倍,所以
cosABD?313,SABCD?(2)2??3。 ??,故sinABD?2222?2?22?2?6四、不能将向量与函数进行联系
例6、(四川卷文16)设V是已知平面M上所有向量的集合,对于映射f:V?V,a?V,记a的象为
f(a)。若映射f:V?V满足:对所有a、b?V及任意实数?,?都有f(?a??b)??f(a)??f(b),
则f称为平面M上的线性变换。现有下列命题:
①设f是平面M上的线性变换,a、b?V,则f(a?b)?f(a)?f(b)
②若e是平面M上的单位向量,对a?V,设f(a)?a?e,则f是平面M上的线性变换; ③对a?V,设f(a)??a,则f是平面M上的线性变换;
④设f是平面M上的线性变换,a?V,则对任意实数k均有f(ka)?kf(a)。 其中的真命题是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编号)
【错解】忽略函数,对应及高等数学线性变换的相关知识,对立意新颖,突出创新能力和数学阅读能力
的试题不够适应。
【正解】①:令????1,则f(a?b)?f(a)?f(b)故①是真命题 同理,④:令??k,??0,则f(ka)?kf(a)故④是真命题 ③:∵f(a)??a,则有f(b)??b,
3 / 5
f(?a??b)??(?a??b)???(?a)???(?b)??f(a)??f(b)是线性变换,故③是真命题 ②:由f(a)?a?e,则有f(b)?b?e,
f(?a??b)?(?a??b)?e???(a?e)???(b?e)?e??f(a)??f(b)?e ∵e是单位向量,e≠0,故②是假命题,【答案】①③④。 五、不能将向量与平面几何进行联系
1?2?例7、(天津卷文15)若等边?ABC的边长为23,平面内一点M满足CM?CB?CA,则
63?MA?MB?________.
【错解】不能将向量与三角形中的几何性质结合运用,或对基本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够强。 【正解】合理建立直角坐标系,因为三角形是正三角形,故设C(0,0),A(23,0),B(3,3)
?33131?35这样利用向量关系式,求得M(,),然后求得MA?(,?),MB?(?,?),运用数量积公
222222??式解得为-2。
例8、(浙江卷理7)设向量a,b满足:|a|?3,|b|?4,a?b?0.以a,b,a?b的模为边长构成三角形,则它的边与半径为1的圆的公共点个数最多为 ( ) w.w.w.k.s.5.u.c.o.m A.3 B.4 C.5 D.6
【错解】不能将向量与圆、三角形等知识相结合。
【正解】对于半径为1的圆有一个位置是正好是三角形的内切圆,此时只有三个交点,对于圆的位置稍一右移或其他的变化,能实现4个交点的情况,但5个以上的交点不能实现.答案:C 六、不能将向量与三角函数进行联系
例9、(2009安徽卷理)给定两个长度为1的平面向量OA和OB,它们的夹角为120. 如图所示,点C在以O为圆心的圆弧AB上变动. 若OC?xOA?yOB,其中x,y?R,则x?y 的最大值是________.
【错解】不能正确应用三角函数性质求解。
o1?cos??x?y????OC?OA?xOA?OA?yOB?OA,2【正解】设?AOC?? ,?,即?
1??cos(1200??)??x?y?OC?OB?xOA?OB?yOB?OB,??2,
∴x?y?2[cos??cos(120??)]?cos??3sin??2sin(??0?6)?2。
总上可见,不断积累练习过程中易错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易错题训练,可少走弯路,避免大量
4 / 5
练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链接练习]
1、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
OP?OA??(AB|AB|?AC|AC|?),??[0,??), 则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2、将函数y=2x的图象按向量 a平移后得到y=2x+6的图象,给出以下四个命题:① a的坐标可以是 (-3,0) ②a的坐标可以是(-3,0)和(0,6) ③a的坐标可以是(0,6) ④a的坐标可以有无数种情况,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 A、1 B、2 C、3 D、4
3、已知|AB|?8,|AC|?5,则|BC|的取值范围是( )
A. [3,8]
B. (3,8)
C. [3,13]
D. (3,13)
????4、△ABC中,已知AB?AC?0,BC?AB?0,CB?CA?0,判断△ABC的形状。 [链接练习答案]:1、答案:B。错误原因:对OP?OA??(AB|AB|?AC|AC|),??[0,??)理解不够。
不清楚AB|AB|?AC|AC|与∠BAC的角平分线有关。
2、答案:D 错因:不注意数形结合或不懂得问题的实质。
3、答案:C 解题思路:因为向量减法满足三角形法则,作出|AB|?8,|AC|?5,BC?AC?AB。
(1)当△ABC存在,即A、B、C三点不共线时,3?|BC|?13;
(2)当AC与AB同向共线时,|BC|?3;当AC与AB反向共线时,|BC|?13。∴|BC|?[3,13],故选C。
错误原因:对题意的理解有误,题设条件并没有给出A、B、C三点不能共线,因此它们可以共线。当A、B、C共线时,△ABC不存在,错选D。 4、【正解】AB?AC?|AB|?|AC|?cosA;
BC?AB?|BC|?|AB|?cos???B???|BC|?|AB|?cosB,CB?CA?|CB|?|CA|?cosC。
∵AB?AC?0,BC?AB?0,CB?CA?0。∴cosA?0,cosB?0,cosC?0,∴A、B、C均为锐角。∴△ABC为锐角三角形。
错因 ∵BC?AB?0,∴|BC|?|AB|?cosB?0。∴∠B为钝角,∴△ABC为钝角三角形。错将BC与AB的夹角看成是△ABC的内角B,向量BC与AB的夹角应为??B。
5 /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