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五导学案
第三课时
1、试归纳本文的论证思路
2.
将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放在社会的需要之中,使自己成为社会中的理想人格。有什么不好吗?庄子为什么提出逍遥学说?
对于庄子:
①作者肯定了鹏高远的精神追求,但是如果没有大风,鹏想自由飞翔便不可得,那么,一面是欲飞的理想,另一面是无法飞走的悲哀,它的心情会怎样?
②这种状态便是庄子自己的状态。
3、庄子也是个平凡人,有感情、有需求、也有欲望,但他生不逢时,又傲视王侯富贵,有用世之心而无法用世,有救世理想而不能实现,目睹人间苦难又不能无动于衷,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他是继续痛苦还是从痛苦中寻求慰藉呢?我们把他和屈原作一下比较: 时代:
国别:庄出生在 国,但后来宋为楚灭;屈是 国人
学派:屈—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 家拯救精神。 庄—冷眼旁观、追求自由的 家思想 结局:屈—几遭放逐,投 而死
庄—安然活了 岁,思想光照后世
对于庄子:
逍遥是面对人生痛苦指出的精神出路。
当进取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人们赞扬屈原,实际上是赞扬儒家的进取,但是进取的道路是艰苦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当人们在一条道路上走不通,如果没有其它的道路,那么会陷入绝境。就像屈原一样,失去了精神上的支柱(河边儿,楼顶)。
5
高二语文必修五导学案
好在中国的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两条道路,成功固然可喜,失败也能找到心理上的安慰。建功立业的人可以以儒家思想鼓励自己,追求自主生活的人仍可以找到庄子,作为自己的精神依靠。在精神疲惫或失败的时候调节我们的心理。
所以儒道是两种人生意义,两种人生价值的不同体现。这恰恰正是中国哲学的智慧所在。 对于我们:
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欲望驱使,使罪案频发;压力过大,使心灵扭曲。如果能读懂庄子的逍遥,一方面可以鼓励我们洁身自好,另一方面可以调解我们的心理,使我们在人生旅途身遭厄运之时,能生活下去,并活的自在,活的坦然。从这个意义上说,逍遥也是一种拯救。 但是,从整个社会来说,儒家的进取是主流,因为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的传统文化正是以其圆融的性格和博大的胸怀为其每一个成员提供了精神上的家园。
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虚弱!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
胡文英这样说庄子: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但终于耿耿而不能释怀,于是,随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之辞来与之周旋。
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 鲍鹏山
4、庄子,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5、《逍遥游》中的成语
6
高二语文必修五导学案
【课后作业】
一. 基础部分(每小题3分,共21分)
1.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冥(míng) 鲲鹏(kūn) 抟扶摇(chuán) 坳堂(āo) B. 夭阏(a) 蜩鸠(tiáo) 决起(ju?) 榆枋(fāng) C. 舂粮(chōng) 朝菌(cháo) 蟪蛄(huì) 大椿(chūn) D. 斥鴳(yàn) 蓬蒿(hāo) 泠然(líng) 数数然(shuó) 2.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 《齐谐》者,志怪者也。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B. 此小大之辩也。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C. 旬有五日而后反。 小知不及大知。 D. 御六气之辩。 而征一国。
3. 与“《齐谐》者,志怪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莫之夭阏者。 B.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C.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 野马也,尘埃也。 4. 下列“其”字不作代词的一项是( )
A.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B.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C.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D. 奚以不知其然也。 5. 选出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 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6. 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 ) A.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译:有如奔腾的野马一样流动的雾气,飞扬着的尘埃,都是被生物的气息吹拂在空中飘荡着。 B. 之二虫又何知?
译:鸣蝉和学鸠这两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C. 此小大之辩也。
译: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
D.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译:小的智慧比不上大的智慧,短促的寿命赶不上长的寿命。
7. 选出对“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彭祖虽活了八百岁,但与冥灵、大椿相比,是小巫见大巫,显得可悲。
B. 是说世人只与彭祖相比,却不知道有比彭祖更高寿的冥灵、大椿,显得可悲。 C. 世人与活了八百岁的彭祖相比,感到可悲。
D. 是说彭祖与大椿比,感到可悲,世人与彭祖比,又感到可悲。 二. 阅读部分(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0题。(7分)
7
高二语文必修五导学案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8. 解释加粗的词。(2分) ①故夫知效一官。__________
②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__________ ③辩乎荣辱之境。__________
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__________
9. 解释下列文句,选出正确选项( )(3分) ①举世非之而不加沮。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A. 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
②(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 B. ①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
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 C. 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
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 D. ①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
②(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 10. 对本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宋荣子嗤笑他们,而没有向他们学习,这是不对的。 B. 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的懈怠。 C. 宋荣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 D. 只有无所待的人才能达到至人境界。
【试题答案】 一.
1. D解析:A. 抟扶摇tuán;B. 决起xua;C. 朝菌zhāo。
2. B解析:B。“辩”通“辨”,分辨;A. “志”通“记”,记录;“反”通“返”,返回;C. “有”通“又”;“知”通“智”,智慧;D. “辩”通“变”,变化;“而”通“耐”,才能。
3. D解析:D项与题干均为“判断句”。A. 宾语前置;B. 状语后置;C. 定语后置句。 4. B解析:B. 副词,表反问语气。 5. B解析:A. 古义:真正的颜色;今义:纯正的颜色;C. 古义:不求名声;今义:没有名声;D. 古义:四季;今义:春天和秋天。
6. D解析:D。“不及”应为“不了解”。 7. B
二. (一)
8. ①显才能;②使??到来;③界限;④拼命追求 9. A 10. D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