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的营养。 素材的慢慢品味, 积淀文化底蕴,
在视野的不断拓展中, 升格作文。
五、第二轮复习——精讲巧练,厚积薄发
一轮复习要讲究一个 “慢” 字, 求一个 “全”字。
二轮复习要突出一个 “巧”
字,求一个“专”字。二轮复习与其面面俱到,不如结合自己的实际复习情况狠 抓薄弱,也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查”和“补”。
二轮复习的“巧”字,贵在巧讲,巧练。巧讲,二轮复习中不提倡对答案式 的讲评,
必须做到课前认真阅卷,
对每道题的得分率细致地统计, 对每道题的错
误原因准确地分析,
对每道题的讲评思路精心地设计, 通过一题多问、 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开拓外延、 分析归纳等, 以点带面,
使零碎知识得以升华, 积零成整, 结串成网,“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片”。巧练,一练弱处,根据几次 考试情况,
学生在客观题第三题上得分率偏低, 究其原因在于实词、 虚词的掌握
上,二轮复习复专门强化近义实词、虚词的辨析 ;
二练有效处,备课组针对学生 实际征订《百家专题》,专练语基础、文言文、古诗、论语,有的放矢。
“专”字,贵在专攻薄弱。对小的综合或专题进行集中攻克,考生可以将一
组考点组合起来,
如一卷的四道基础选择、 语言运用题、
文言阅读理解与翻译题、 现代文阅读题等。
要求考生做到真正了解自己的薄弱项, 然后章法不乱地进行二 次巩固。
高考语文复习安排与策略(五)
一、基础部分复习方法 1.
“三位一体”法。
考拼音、汉字、词语,其实是考音、形、义;考“音”, 以形、义识之;考“形”,以音、义辩之;考“义”,以音、形推之。这就是“三 位一体”。复习时将三者合而为一,将会提高这三道题的命中率。 2.
语法分析法。
用病句知识分析词语题, 以词语的知识分析病句题, 以短语、
单句、复句的知识分析标点题。 3.
逻辑分析法。 以此解决词语、 病句、 连贯、 下定义、
长短句的互换等题目。
二、现代文部分复习方法 1.
围绕三大问题复习法。 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
不外乎解决两方面的问题或
三大问题。两方面即形式与内容;三大问题即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一 句话、 一段话、
一篇文章都可用这三大问题去解读, 学生回答问题只要围绕两个
方面或三大问题回答,一般是八九不离十的。 2.
关键句、
中心句归纳法。
不管是小现代文还是大现代文, 培养学生快速阅
读和归纳的能力很有必要; 而快速归纳各段、 划分部分层次、 归纳中心是阅读的 基本功。
办法是快速找出中心句、 关键句
(一般在首尾处)
迅速综合出全文大意,这主要是使解题时始终围绕主旨答题。然后是找出各项(小现代文)或各题(大
现代文)在文中的位置,根据上下文,围绕段意或主旨解题。 3.
答题模式化、条理化。
许多学生不会组织答案,导致分数减少。答题时思 路混乱,
误以为写得越多越好,
这在教学中要引起高度重视。 每一类题都可以总 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教师在讲评时最好把大小现代文当课文详尽分析, 总结出模
式和规律性的东西, 给学生建立一个体系, 以后在遇到某一类问题时, 就知道如
何答得周全了。 要知道,
在众多学生都读得懂文章做得起题的时候, 就要靠答题 技巧获得高分。
答题要模式化、条理化,其实就是要给学生归类题型。一般情 况下,
通过十几套卷子就总结而得十之八九。 老师和学生可先将卷子编号, 然后
看某一种类问题出现在哪几套试卷,给学生归纳出一定的模式使之答题条理化。
其余的,
对修辞的分析有一般作用和具体作用。 具体作用则根据上下文进行 回答。
回答开头的一般作用有:点题、统领全文、引出话题、呼应后文、为后
文作铺垫,交代时、地、人、起因,交代环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埋下伏笔、 暗示人物性格特点。回答中间的一般作用有: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什么,开启下 文什么。回答结尾的作用有:呼应开头、照应前文、升华主题。 4.
复习每种文体的大致基本知识和方法(散文) ( 1
)分类及特点。
叙事散文:以小见大;写景散文:情景交融,思想感情 融于景中;咏物散文 :
托物言志,所托之物大多被赋予象征意义。总之,形散而 神不散、意境深、语言凝炼。 ( 2
)散文的结构及表达技巧。
结构:线索与顺序,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
应,开头与结尾;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表现手法:想象、 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抑扬、伏笔、照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直 抒胸臆、点面结合、以小见大、化用典故、画龙点睛、率章显志;叙述方式:顺 叙、倒叙、插叙、平叙。 ( 3
)散文的解读方法。①通读全文,概括段意及主旨:什么题材,写什么, 经过、结果如何,文章思路是什么(怎么写),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写)。②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