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我国居民收入调节政策及其新思路——基于“提低控高、促富治贫”的思想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0 4:36:2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放在抬低上,即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的扩大。

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我国还是有许多政策可以采用的。我国虽然不少地方的最低工资标准有了提高,但最低工资标准仍然偏低。根据国际上最低工资衡量标准,主要采用最低工资占人均GDP的比例,标准约为60%,目前我国不少地区低于这个标准,调整的空间还很大。同时,对因价格因素造成的低收入者,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国家应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使农产品的价格反映价值,缓解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以改变农业增收不增效、农民增产不增收局面。

1.提高工资标准,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这几年沿海地区出现的“招工难”现象就反映除了初次分配不公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地区的“招工难”问题,除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外,重在提高工资标准,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收入分配调节上需要政府的调节,把市场“无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结合起来。这几年地方政府纷纷调高最低工资标准,推广企业工资的集体协商,出台政策治理企业“欠薪”等办法来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尤其是从2008年起推行新的《劳动合同法》,更是从法的高度来规范和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利,这些都是政府参与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的有力举措。 2.鼓励一部分人先富

调整居民收入分配结构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又要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孰重孰轻,要因地制宜,根据需要作相应的调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收入分配上,一直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政策导向的结果确实有利于发挥劳动力低成本竞争优势,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5.3既要减税,又要增税,重在减税

一般来说,用税收手段调整居民收入分配结构,要么增加税收,要么减少税收。增加税收主要是对高收入者增加税收,因为高收入者积累的财富多,负担税收的能力强,是国家税收的主要负担者。

1.对高收入者增加税收,一方面,要对高收入者当年的收入增税,国家可以提高个人所得税,可以采用累进税率,收入越高税率越高。同时,国家要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防止高收入者偷税和漏税。另一方面,要对高收入者的财产收入增税,国家可以开征房产税,也可以开征资本利得税,同时,对高收入者的遗产或财产转移征收遗产税或赠与税。减少税收主要是对低收入者减税,甚至免税。

2.对低收入者减税,一方面是对低收入者的工资薪金收入减税,主要是降低低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另一方面是对低收入者的就业和创业减税,给那些吸收劳动力就业多的、分布广的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更多的税收优惠,使更多的低收入者受益。

在我国国家运用税收手段调整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向高收入者增税固然重要,但向低收入者减税更为重要。

5.4减税让利和减政放权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就是在国民收入“蛋糕”既定的前提下,如何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分配关系,实质是如何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这个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

1.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减税让利和减政放权的推行,国民收入开始向个人倾斜,政府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一度降到11.7%的最低点,直接影响了国家财政的调控能力。从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国家明确提出要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经过十多年分税制的改革,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有了明显调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超过20%,如果加上政府的各种基金收入和非税收入,国民收入中政府财力集中度更高,已影响到国民收入分配和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社会上要求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以改善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呼声颇高。可见,国民收入分配的初次环节,既不能过多地向个人倾斜,以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又不能过多地向国家集中,以影响社会的消费和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

2.民生财政

国民收入的再次分配就是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政府财政对国民收入的重新分配,以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结构,确保政府职能的实现。分税制改革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财政转向公共财政,财政加大了对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开始向民生倾斜。无论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的60%以上,不少地方甚至7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改善民生,财政成为名副其实的“民生财政”,财政对居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能力和力度大大增强。

3.打破垄断

打破垄断行业,使原来得到的政府管制和特惠将逐步取消,最终走向市场竞争。应率先对垄断性行业改革,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消除行政权力的经济垄断行为。

5.5保护弱质行业和弱势群体

1.建立对低收入群体保护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近年来,社会中低收入阶层规模急剧扩大,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低收入群体问题、增加就业、扩大就业的有力措施,对缓解收入差距的扩大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要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要从薄弱环节入手,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政府应通过立法和规制,使城乡居民每个人有平等的受教育、就业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机会。

2.财政转移支付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将财力重点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贫困地区倾斜,以改变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增强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

3.财政税收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税收政策,对困难家庭和贫困人口给予更多财政资金的补助,在就业和创业上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从而达到区域的协调发展和贫富差距的逐步缩小,把社会的发展从贫富差距大的“金字塔型”社会发展到以中产阶级为主的“橄榄型”社会。

我们必须要充分考虑农业等弱质行业和农民等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问题。尤其是对低收入家庭和低收入人群的扶持,增加低收入家庭和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解决低收入家庭和低收入人群的上学难、就业难、就医难、住房难、养老难等社会问题,以缓解社会分配的不公问题。

【参考文献】

[1]胡黎.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文献综述 .经济研究,2013.

[2]赵人伟,李实.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原因[J].经济研究,1997. [3]曾云翔,向绪伟. 社会公正: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意义与路径研究. 2014. [4]“提低控高”与“促富治贫”,《第一财经日报》.2012.

[5]郝如玉. 我国促富治贫收入调节政策研究——兼论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主要手段是教育.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

[6]孙玉栋. 税收政策对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作用评析. 公共管理研究,2014 [7]个人所得税调控功能的局限性.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8]孙长学. 部分发达国家不同时期收入调节政策及其借鉴. 社会事业. [9]袁金旺,董雪. 韩国和日本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经验及启示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0.

[10]林红玲.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问题的制度解释[J].经济管理,2001.

[11]杨宜勇,池振合.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及对策建议. 经济研究,2011.

我国居民收入调节政策及其新思路——基于“提低控高、促富治贫”的思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1hhy0tleu9kcek7hm3l8mqar1rud1013i4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