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导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课 乡村与城市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从生活经验出发,感受乡村与城市两种聚落的景观差别、居民生活的异同。 2、初步理解影响聚落特征的自热和人文因素。
3、从现实生活出发,感受区域差异的存在,理解区域联系的必要性。 4、深入生活,学习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及进行简单的社会调查。 【预习检测】
1、 叫乡村聚落(乡村) 2、形成乡村聚落有哪些条件?
3、城市有 、 、 、 、 等功能 4、区域间为什么必须交往?各区域间交往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合作探究】: 一、乡村聚落
1. 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读课文第二自段,完成下表 自然环境特点 乡村聚落分布 洪涝区 易洪涝威胁 干旱地区 水源充足且供水方便的地方
出结论: 比较图1—17和18,分析平原和山谷村落的形态有什么不同? 自然环境特点 乡村聚落形态 平原 地势平坦 山谷
得出结论: .2. 房屋建筑(传统),往往体现出当地 的特点。 房屋建筑特点 自然环境特点 竹木搭建而成,往往悬离地 云南傣族民居 面 沙特阿拉伯乡村 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 民居 3. 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的 各不相同,生活也各具特色。
观察图1—21完成下表
A B
C
D
二、城市聚落
自然条件差异 地势平坦 生产方式 1.城市聚落的形成是在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2.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有很大不同。(2)城市有大有小,人口有多有少。总
结景观与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自然景观 乡村 以农田为主,房屋稀疏 城市 高,密集 建筑物(高度、密度 等) 公共实施(类型、数类型少、数量少、不过便利 量、便利程度等) 人口(人口数量、人 口密度、职业等) 人口数量少、人口密度大、工人 3城市特色与功能各异。有的城市以 为主:有的城市 ,
;有的城市 积淀厚重,在文化艺术方面富有特色。 4任何一座城市的功能都不是单一的,都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据图1—24,分析北京市拥有哪些功能区,分别给它们命名。(写在书本上)
5.城市居民主要从事 、 、 等方面工作。 在休闲时间里,生活方式有 、 、 等。 三、往来区域之间
1.调查你家附近超市生活用品,了解哪些是本地产的,哪些是外地产的,列出清单,简述理由。
2.为什么商店里要出售外地产品?这些产品我们本地为什么不生产?
(总结)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我们需要区
域间密切联系,优势互补。这种互补不仅是物产上的,还有更多方面的,如 、 【自主检测】
1、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土壤肥沃、适合耕种 ②地形平坦 ③矿产资源丰富 ④水源充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2、2010年3月12日,卡特尔多哈室内世锦赛开幕,参加本次世锦赛的运动员发现多哈的大多数居民墙厚、窗小、色淡,这是????????????????????( ) A受地形的影响 B受宗教的习惯的影响
C为了抵御冬季的寒冷 D适应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 3、读城市与乡村的景观图,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乡村交通发达
2
B城市建筑物高大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小
D乡村房屋高度、分散
4、北京是全国高等学校最集中的地区,有众多体育场馆,博物馆以及许多国际级文艺团体,这说明北京市全国的??????????????????????????( )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经济中心 D交通中心 5、右图是中纬度某地,仅从地图中提供的信息来看, 最不可能形成聚落的是( ) A a B b C c D d
6、下列关于乡村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污染和交通拥挤严重 B居住空间狭小
C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D人口少,聚落规模小
7、关于乡村与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对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物高 B乡村道路交错纵横,录像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 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8、右图是一种典型的民居,可以看出该居民特别注意( ) ①防寒保暖性 ②通风散热性 ③防潮防湿性 ④防沙防风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农村需要从城市购进家用电器等商品:城市需要从农村调入大量粮食、蔬菜等农副产品。”这种区域间的联系是 ( )
A.经济联系 B.文化联系 C.信息联系 D.技术联系
10年江省的一些老师到四川省的一个贫困县支教,这说明 ( ) A.人们在社区中生活 B.不同类型的社区具有共同点 C.不同的社区规模不同 D.人们往来于区域之间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