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九年级化学1--3单元 测试题(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5 9:46:0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初三化学 1---3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小题1分,共14分)将答案填在下表内

1.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空气液化,矿石粉碎 B.碘升华,红磷燃烧

C.实验室制氧气,铁生锈 D.冰融化成水,工业制氧气 2.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 A.H2 B.2H C.H D.2H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质量 B.铁生锈是缓慢氧化,属于物理变化 C.构成物质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 D.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4.地壳中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与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 】 A. SiO2 B.Fe203 C. CuO v D.Al2 03

5.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 】 A.金和金刚石 B.水和氨气 C.汞和氯化钠 D.干冰和硫酸铜

6.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 C.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雾,放出热量 D.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

7.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 】 A.SO2 B.O2 C.CO D.NO2

8.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点燃酒精灯,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把导气管撤离水面,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⑧把

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 A、②⑦③⑧①④⑥⑤ B、⑦②③⑧①④⑤⑥ C、⑤⑦⑧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⑧②④⑥⑤

9.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 】 A.过氧化氢(H2O2) B.二氧化锰(MnO2) C.二氧化碳(CO2) D.空气 10.下列化学符号中表示意义最少的是 【 】

A.Cu B.2H2O C.N2 D.Cl2 11.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 】 ...选项 A 给篮球充气 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 D 水通电分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B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12 同学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误把高锰酸钾当做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中,待完全反应 后,和只用氯酸钾制氧气相比,其结果是 【 】 A.反应速率加快,氧气质量不变 B .反应速率加快,氧气质量增加 C.反应速率不变,氧气质量增加 D. 反应速率不变,氧气质量不变

第 1 页 共 4 页

13.“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 【 】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B.水变为水蒸气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变大。 C.保持铜和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都是原子。 D.相对原子质就是原子的质量。 二.填空题。(每空号1分,共16分)

15.根据下面结构示意图的字母填空:

(1) 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是 。(2) 具有稳定结构的是 。 (3) 粒子C的符号是 。 16.(1) 用符号表示:三个银原子 。

(2) 食品袋内常充入 (填化学式)气体来延缓食品变质。 (3)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

17. 下图中的①、②分别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分

别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题中信息回答:

(1) 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2) 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3) 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序号);

(4) 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填序号); 18.有下列物质:①洁净的空气 ②水 ③自来水 ④冰水共存物 ⑤铁丝燃烧后生成的黑

色固体 ⑥硫酸铜 ⑦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固体剩余物 ⑧液态的氧气。 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有 (用序号填空)。 19.用分子、原子知识解释。

(1) 15mL酒精与15mL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30mL。 。 (2) 丹桂飘香说明。 。 (3) 水银温度计能指示温度改变。 。 20.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右图是表中的一格。 (1) 其中B表示 。 (2) 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三、简答题题 10分

21. 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 液体酒精、酒精蒸气和固体酒精都能燃烧。 。 (2) 水通电时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

22.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下图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

第 2 页 共 4 页

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1。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待火焰熄灭后,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2。 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3。在点燃红磷至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

请回答: (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

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 所经历的时间。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 (选填“V1-V2”、“ V1-V3” 或“V2-V3”)。

(4) 红磷熄灭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少于五分之一。 写出其中一条造成这样结果可能的原因 。

(5) 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来完成该实验? (6) 出该实验涉及到的反应的符号或者文字表达式 .........23.请根据下图提供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 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2)_______;(3)__________。

(2) 若选用A装置作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需要在试管口 。 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 ......... 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要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再移走酒精灯,若相反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3) 能用装置D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满的方法是 。 (4) 若选用B装置来制取氧气,试管中放入的固体物质所起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5) 实验室用稀硫酸与硫化亚铁固体常温下制取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则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选用该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的理由是 。

24. (5分)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过氧化氢 溶液浓度/% 5 过氧化氢 溶液体积/mL 1 温度 /℃ 20 二氧化锰 的用量/g 0.1 收集氧气 的体积/ mL 4 反应所需 的时间/s 16.75 ① 第 3 页 共 4 页

② ③ ④ 15 30 30 1 5 5 20 35 55 0.1 4 2 2 6.04 49.21 10.76 (1) 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 有关;从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 (2) 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则产生氧气的总重量将 (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3) 写出实验②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2分)25.(7分)小亮发现:收集的氧气占集气瓶容积的60%(空气占40%)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浓度的最低值是多少呢?小亮对此展开探究: 第一组实验:取5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④、⑤,分别装入其总容积10%、20%、30%、40%、5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5只集气瓶中的水排去。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①~⑤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小亮在前一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三组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见下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来源集气瓶编号 收集的O2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带火星木条的状况 ① l0 微亮 ② 20 亮 ③ 30 很亮 ④ 40 复燃 ⑤ 50 复燃 ① 3l 很亮 ② 33 很亮 ③ 35 复燃 ④ 37 复燃 ⑤ 39 复燃 ① 34 很亮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⑴ 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2分) ⑵ 当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 %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时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⑶ 根据以上的数据,你认为,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否可靠: (填“是”或“否”)。

⑷ 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检验双氧水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时,往往难以复燃,这是因为在加热生成氧气的同时产生大量水蒸汽所致,此时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下图所示。

若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将加热双氧水的最高温度控制在 ℃。 ⑸ 采取“半值法”探究能减少实验次数。

例如:第一组实验若按③、④的编号顺序进行实验,即可确定下一组实验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应在30%~40%之间,从而省去编号为①、②、⑤的实验。

同理,第二组实验可以省去的实验编号为 。

[来源学。科。网Z。X。X。K]第 4 页 共 4 页

搜索更多关于: 九年级化学1--3单元 测试题(1) 的文档
九年级化学1--3单元 测试题(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1q2c4lve599g5n13tny9pg7z7hdod00tat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