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5分,共18分) 1.(1.5分)(2018?广安)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你所在考场温度约45℃ B.你所用的新2B铅笔长度约18cm C.你的质量约为30kg
D.考场里一盏日光灯的额定功率约为200W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解答】解: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考场内气温感觉舒适,应该在23℃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一支普通2B铅笔的长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左右。故B符合实际;
C、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家用电风扇的额定功率为40W,教室中一盏日光灯的额定功率与此差不多,在40W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2.(1.5分)(2018?广安)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m/s C.发声体的频率高低决定了声音的音调
D.吹口琴时,对不同气孔吹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
【分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3)发声体的振动频率高,音调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生体的
结构、材料有关; 【解答】解:
A、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
C、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即发声体的频率高低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故C正确;
D、吹口琴时,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改变了振动频率,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1.5分)(2018?广安)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分析错误的是( ) A.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 B.烧开水时看见冒“白气”,是水汽化生成的水蒸气
C.打开酒精瓶的瓶塞后,屋里弥漫着酒精味,这说明酒精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常用水给汽车发动机冷却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 【分析】(1)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
(2)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液化放热,“白气”通常是指大量的小水珠;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
(3)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水的比热容较大,与其它物质相比,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最多。
【解答】解:A、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干冰有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干冰升华吸热,故A正确;
B、当水烧开时,从壶嘴冒出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珠,故B错误; C、打开酒精瓶的瓶塞后,教室里弥漫着酒精味,是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正确; D、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暖气装置中用水来供热;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中用水来冷却,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分子运动,以及比热容是一道综合题。
4.(1.5分)(2018?广安)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匀速转弯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B.竖直下落的小球越来越快,小球的惯性越来越大
C.物体受到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不受力运动物体很快会停下来 D.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分析】(1)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不变,即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体现在速度大小及方向的变化; (2)物体的惯性与其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无关。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受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不变。
(4)一对平衡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解答】解:A、物体匀速转弯,其方向改变,所以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A正确;
B、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竖直下落的小球,越来越快,但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B错误;
C、物体受到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如受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不变;不受力时,运动物体将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故C错误。
D、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力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平衡力及平衡状态的概念等,属力学基础题。
5.(1.5分)(2018?广安)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
C.使用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光在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D.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分析】(1)(2)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平行光线经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后,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漫反射的反射面是凹凸不平的;
(4)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解答】解:
A、“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不会变大,故B错误;
C、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实像,为了使各个方向的人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像,故光在屏幕上要发生漫反射,故C错误;
D、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规律、近视眼的矫正,属于基础知识。
6.(1.5分)(2018?广安)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试电笔时,手指不能触碰试电笔上端的金属帽 B.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必须接地 C.低于220V的电压对人体都是安全的
D.若空气开关“跳闸”,一定是电路中出现了短路 【分析】①使用测电笔时,手指接触笔尾金属体; ②带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外壳一定要接地;
③经验证明,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 ④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短路、总功率过大。
【解答】解:A、使用试电笔时笔尖应该接触被测导线,手指按住笔尾的金属帽。故A错误;
B、有些电器的外壳是金属的,为了防止漏电,把外壳接地让漏出来的电导入到大地,避免触电。故B正确;
C、经验证明,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故C错误;
D、空气开关“跳闸”,说明电路电流太大,原因是电路中出现了短路或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本题来源于日常生活的常见现象和行为,在考查安全用电的原则中,实现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作用。
7.(1.5分)(2018?广安)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B.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不变 C.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