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采煤机清煤速度,m/min;
t2—进刀时间,包括移机头及自开缺口,一般为30~90min; k2—每刀辅助时间,(包括交接班、处理大块煤等采煤机合理停顿时间)系数,一般取1.3~1.5;
3、 采区生产能力
采区生产能力是采区内同时回采工作面和掘进产量的总和。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四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不得布臵3个(含3个)以上回采工作面和5个(含5个)以上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
采区内同时生产的采煤工作面个数和掘进工作面个数确定后,采区生产能力可按下式计算(年工作日数按330d):
AB=∑A+∑A1
或 AB=k1k2∑A 式中AB—采区生产能力,t/d;
∑A—采区内同时回采工作面日产量之和,t/d;
∑A1—采区内同时掘进的煤巷掘进工作面产量之和,t/d; k1—工作面产量不均衡系数。采区内同采两个工作面,取0.95; k2—采区内掘进出煤系数,取1.1;
第三节 采区服务年限
采区服务年限按下式计算:
T=10000ZC/AB
式中T—采区服务年限,a;
13
Z—采区可采储量,万t;
C—采区回采率,%; 薄煤层不低于85%,中厚煤层不低于80% ,厚煤层不低于75%;
第六章 采区通风安全
第一节 通风系统
一、简要叙述矿井通风现状,主要内容包括矿井通风方式、风机型号、矿井需要风量、矿井实际进风量、风机排风量、矿井负压等参数。
二、新设计采区投产后,矿井采场分布情况,主要包括:矿井生产采区个数,每个生产采区内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及硐室个数。
用文字叙述新风风流与乏风风流路线,并附通风系统图,系统图采用微机绘制,通防设施、风流标志与方向要与现场相对应。统一采用《山东省煤矿一通三防实施细则》所规定的通防设施图例。
附:通风系统图
第二节 采区供风量及负压计算
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三部门联合制定的《煤矿通风能力核定办法》规定的风量计算方法为依据,逐项统计、分析计算、验算采掘工作面、备用工作面、各机电硐室所需要的风量、风速、计算出采区需要的总风量。说明矿井风量是否能够满足采区所需要的风量要求。
14
采煤工作面按采区设计中通风流程最长、需风量最大的工作面进行计算,备用工作面风量选取的原则是不得低于正规工作面最大需风量的一半。掘进工作面的风量计算按采区设计中最大需风量为标准。
机电硐室、绞车房等用风地点根据《肥城矿业集团风量计算细则》相关部分的规定执行。
一、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计算
每个回采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应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和爆破后的有害气体产生量以及工作面气温、风速和人数等规定分别计算,然后取其中最大值。
1、低瓦斯矿井的采煤工作面按气象条件或瓦斯涌出量确定需要风量,其计算公式为:
Q采=Q基本×K采高×K采面长×K温式中:
Q采——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
Q基本—不同采煤方式工作面所需的基本风量,m3/min; Q基本—工作面控顶距×工作面实际采高×工作面有效断面的70%×适宜风速,(不小于 1.0 m/s);
K采高—回采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见表1); K面长—回采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见表2); K温—回采工作面温度调整系数,(见表3);
回采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K采高) 表1
15
采 高 系数(K采高) <2.0 1.0 2.0~2.5 1.1 2.5~5.0及放顶煤面 1.5 回采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K面长) 表2
回采工作面长度(m) 长度调整系数(K面长) 80~150 1.0 150~200 1.0~1.3 >200 1.3~1.5 回采工作面温度与对应风速调整系数(K温) 表3
回采工作面空气温度(℃) 采煤工作面风速(m/s) <18 18~20 20~23 23~26 26~28 28~30 0.3~0.8 0.8~1.0 1.0~1.5 1.5~1.8 1.8~2.5 2.5~3.0 配风调整系数K温 0.90 1.00 1.00~1.10 1.10~1.25 1.25~1.4 1.4~1.6 2、按瓦斯或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按回采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的浓度不超1.0%要求计算:
Q采=100×q采×KCH4
Q采 —回采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3/min;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