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说课稿)
平阴县洪范池中学 赵珊珊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阐述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球、地图、气候等基本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对一个地区进行系统研究的综合应用。本章是七年级学生首次接触人文地理,既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延续,更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加深学生对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关系的认识。因此,本节课在整个世界地理的学习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内容又与生活联系密切,既能够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充分体现和谐人地关系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2、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是这样要求的: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根据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了解聚落及其分类;
②能够运用图片描述城市与乡村聚落的景观差别;
③通过案例、活动使学生会分析聚落的形成、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④通过合作交流、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及已有知识储备,运用图片资料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⑤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并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3、教学重难点
按照以上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鉴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层次较浅、生活经验不足、心理稳定性差和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确定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来看,学生对世界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已经有所了解,这对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提供了良好的铺垫;从认知心理来看,现阶段的学生其逻辑思维从感性向理性发展,具有好奇心强、爱表现的特点,因此教学中多采用直观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由浅及深,从感性向理性过渡。
三、说教法、学法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举一些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例子,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活动作为主线,辅以读图分析、启发引导、情境创设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课
让学生欣赏几组乡村和泉城路、高新区等济南市的景观图片并配以音乐。集“光、色、像、字”于一体的影音资料导入本课,这样做既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激发兴趣,同时又能让学生对乡村和城市景观有一个生动的印象,为本课创设一个良好开端。
(二)探究新课
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在本部分设计了四个板块: 第一板块 走进城乡,感知景观差异
在这里我设计了 “慧眼识图—找差异” 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组图片在感性层面上了解乡村和城市在楼房、道路、农田等方面的差异。
第二板块 走进自然,选择理想家园
让学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我设计了“寻找理想家园—做勇敢的开拓者”的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探究的主人。
①首先展示中国地形图及数据资料,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地形会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②在学生有了知识铺垫后,创设情境:“如果你作为一个首领,你会带领大家在什么地方建设家园呢?”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得出结论。
③那么大家的选择是否正确呢?我设计了“古今大擂台”的活动进行验证。 第三板块 走进聚落,探究民居风格
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 “建设美好家园—做出色的设计者” 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能力。
①首先我提出问题:“你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会有怎样不同的房屋创意呢?” ②要求每个小组选定不同的地区,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房屋设计; ③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阐述设计理念,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性评价。
第四板块 走进现代,保护传统聚落
我设计了“保护传统家园—做永远的守护者”的活动,用直观图片展示济南芙蓉街的资料,通过学生谈观点、说未来,使其认识到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和自觉行动。
(三)小结本课:在音乐声中学生谈收获和体会,教师强调重难点;然后对本节的基本知识点进行检测。
拓展延伸:通过热播电视剧《闯关东》,引出古村落—济南朱家裕,要求学生课下进行考察,搜集其影像、图片资料,并制作以“保护传统聚落”为主题的网页,使学生认识到济南是一座文化历史悠久的城市,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四)结束本课(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仅感知了城乡聚落的景观差别、思考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同时,我们深刻认识到聚落是城市历史的积淀和城市精神的结晶,当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相遇时,我们应该在现代性中坚持传统,不断彰显开放而庄重的聚落景观,不断传承大气而深厚的聚落意蕴。)通过上述结束语,概括本节内容,升华学生感情。
五 板书设计
聚 落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 形成因素 地形 交通 气候 文化 水源 习俗 资源 历史 土壤 ?? 影 响 聚落风格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保护传统聚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