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唐福芳::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和主题。 【预习交流】 一、了解作者
二、: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菜畦:::::桑椹::::轻捷::::油蛉::::斑蝥:::::::缠络:::::攒:::
珊瑚:::::豁:::::::敛::::::脑髓::::鉴赏:::人迹罕至::::觅食:::::竹筛:
第 1 页 共 3 页
秕谷:::::系::::::传授::::书塾:: 【自学合作】
一、 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二、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
三、 第九段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研讨赏析】
一、 第一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二、 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的?: 【巩固拓展】
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最喜欢哪一个地方?有何依据? 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
主备:唐福芳::::授课班级::::七(1)、七(3)::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2、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3通过朗读和品味,体会作者对美好往事的怀念之情。 【自学合作】
第 2 页 共 3 页
一、 课文第一段似乎没什么精彩内容,能否不写? 二、文章第二段写了百草园的哪些景物?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三、 阅读课文三至六段:思考: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该部分在记叙顺序中属于什么顺序?
四、 文章是如何写冬天的百草园的?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研讨赏析】
一、 童年时代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由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
二、 三味书屋的生活枯燥无味吗?有哪些趣事呢? 三、 怎样理解先生对学生提问的态度?
四、 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对寿先生的描写语句,根据自己的体验,评析这个人物。
【巩固拓展】
一、“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作者强调的是哪部分内容,并用这句式仿写一段话。
二、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贪玩逃学的情节?:
第 3 页 共 3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