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台的财务会计政策和制度的修订和出台,滞后于经济形势的变化发展,许多政策制度已经不适应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在这种形势下,内部审计既不可能生搬硬套,也不可能没有了原则和尺度,必须寻找新的价值判断标准。
(二)保险公司经营方式的变化。作为自主发展、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效益优先成为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内部审计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战略。此外,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和领域、经营手段和行为更加趋于丰富和多样,内部审计已不可能做到事事到位,时时监督,必须寻找新的工作切入点,通过工作方式的调整,来扩大监管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三)保险公司对内部审计需要和变化。保险公司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追求量的扩张之外,更重要的在于质的提高,那就是要求内部审计必须从过去的查错纠弊、偏重监督,向通过审计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促进公司管理有章可循,各种资源安全有效等方向转变。在这种情况下,长期以来内部审计局限于财会资料和业务资料,局限于财务账面和报表反映的最终结果,而忽略经济活动的目的和实施过程,习惯于对照制度找问题,只注重反映现象,而忽略程序的执行和控制环节的工作方式,已无法与企业的需要相适应。
(四)内部审计自身的发展变化。现代内部审计飞速发展,内部审计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2003年《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对内部审计重新定义:“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明确突出了内部审计的内向性服务职能,将内部审计单一的监督形式,扩展到监督和评价两种形式。
二、WTO环境下内部审计在保险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在防范保险经营风险上具有直接作用
商业保险是一个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是一种风险转移机制,其基本职能是提供保障。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外部环境风险因素日益多样化、复杂化,识别、衡量、管理新型风险成为外部环境对保险公司提出的新要求。目前许多
保险公司远未从粗放型经营战略中摆脱出来,经营方法陈旧、管理模式粗放、核保核赔不够严格、科学,财务和资金运作未按照法律要求进行,这些不适应WTO要求的方面给保险公司的经营带来了更多、更大的风险。要保证保险公司在新环境下合理生存和健康发展,防范风险十分重要。
实施内部审计在防范风险方面的作用表现在:一是通过检查各项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及合规性,及时发现背离法规和监管措施的问题,保证业务经营活动在法规和监管措施允许范围内进行,降低业务经营风险。二是通过评价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管理制度,以及各种章程的合理性、完备性和有效性,找出其中的管理缺陷和控制弱点,防范因缺乏控制而产生的风险。三是通过对财务数据进行日常监控,及时发现异样情况,防止财务风险。
(二)内部审计在提升公司管理水平上具有辅助作用
外资保险公司加快进入我国保险市场,必然带动新一轮的竞争浪潮。中资保险公司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提升公司管理水平是值得选择的战略举措。一种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将极大地推动内部控制机制,它通过查错纠弊、揭露公司活动中的控制薄弱环节、揭示风险概率较大的关键控制点、提出改进建议,达到企业的自我制约、自我改善、自我发展、自我积累。
提升管理水平,其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保险公司内部审计通过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活动全过程审计、分支机构全面审计,找出管理上的问题,并与被审计对象共同分析错误和问题的实际及潜在的影响,挖掘管理潜力,找出人力、物力、财力最合理的使用方式,为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协助领导提高经济管理活动的效率、效果。
(三)内部审计在资产重组、体制改革上具有保驾护航的作用
入世后的保险市场竞争也是各保险公司资本实力的较量。在逐步开放保险市场的压力下,许多保险公司把扩大资本实力作为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之一,频繁与国际保险财团接触和“联姻”。而国有独资保险公司为适应市场发展,力图寻求突破现有经营体制的时机,走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经营的道路。保险行业的资产重组即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保全股东资产的任务日益重要,这时更需要内部审计为保险公司的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在资产重组过程中,监控财产的安全、完整尤为重要。内部审计的事前介入,可以对账内资产进行彻底核实,验证资产的真实性,同时,也可以盘清账外资产的数量和价值,严格管理,防止在重组过程中,账外资产的流失。而内部审计的全过程介入,则可以制止铺张浪费等行为,降低重组成本。
企业改制后,将涉及到一些管理人员的提升和任用,对其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本着对管理人员负责和对股东负责的原则,查明经营、财务状况和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就能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资产的安全和遵纪守法,保护了责任人的正当权益。
三、当前形势下内部审计在保险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在保险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主要监督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公司财务收支进行监督;二是对重点单位、重点资金、重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三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进行监督。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查错防弊,形成约束机制,促进管理层及其领导的各部门依法经营、加强管理。
(二)内部审计的鉴证、评价职能在保险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鉴证、评价职能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和绩效审计,对领导人的业绩、管理决策能力进行评价,为激励机制提供依据。通过鉴证、评价经营管理和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果以及资产保值和增值情况,探求动因和资源利用的效益。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发现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中的薄弱环节、盲点及盲区,向管理层反映引起重视,有助于针对性的改善内部控制,加强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
(三)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在保险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服务职能贯穿于内部审计活动始终,是宗旨职能。内部审计的职能是服务和辅助保险公司的管理活动和经营活动,并不直接参与各项决策。发挥内部审计熟悉企业情况的优势,在其客观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财务活动的基础
上,动态关注企业管理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发现偏差和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职能在保险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1996年修订的《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中指出,内部审计工作应帮助组织和评价重要的风险暴露,并帮助组织改进风险管理和控制系统。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的核心,是内部审计的导向。内部审计对风险实施关注,能够发挥防范风险的作用,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这种风险控制也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保险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各保险公司对内部审计的认识逐渐加深、投入力度逐渐增大。近几年来,审计体制正逐步完善,审计工作正逐步规范化,审计工作方法正在探索新路,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教育也逐渐得到重视。但是,由于形势的不断发展,与先进的国际审计理念和做法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一)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国际内部审计实务中具体标准的第一条即为“独立性”,内部审计师必须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内部审计师在他们能自由地和客观地进行工作时是独立的。独立性可使内部审计师提出客观公正的、不偏不倚的鉴定或评价,这对正确实施审计工作是很有必要的。保证独立性的必要条件有二:组织机构、审计人员的客观性。
但就目前情况看,许多内部审计机构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由于二者职责的不同,必然影响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是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定对经济活动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客观地检查、评价,并对其结果提出意见和建议。而纪检、监察的职责是对党员干部、行政领导进行党纪、政纪和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以办案为主。组织机构独立性的丧失,致使审计部门的地位十分尴尬,从而无法正常发挥其参谋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