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分子结构(5学时) 基本要求:
1、学会运用现代理论说明共价键形成过程本质与发展;分子轨道理论等 2、掌握分子间三种作用力和氢键并用于说明物质的一些性质 3、了解晶体的基本特征与晶格等概念,金属键与金属晶体 4、掌握离子键的本质与离子晶格的基本类型 5、了解离子极化的概念 基本内容:
1、离子键的特征,离子晶体,离子晶体半径比规则,晶格能的计算
2、共价键的形成与本质,现代价键理论要点与优缺点,共价键的方向性与饱和性,σ键与π键 3、杂化轨道理论SP,SP2,SP3杂化
4、分子轨道理论简介:同核双原子分子轨道能级图,键级,分子的磁性 5、分子间作用力和氢健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6、晶体的基本概念、金属键、金属晶体
7、离子极化力和变形性,离子极化对化学键型和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4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2、了解配合物价键理论的主要论点并能说明一些实例 3、掌握配合物稳定常数及有关计算 4、掌握配合物形成时性质的变化
5、一般了解螯合物的特征和配合物的重要性 基本内容:
1、配合物定义、组成、特征、分类、命名 2、配合物价键理论要点
3、螯合物的形成及其特殊稳定性 4、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及其应用 5、配合物形成时性质变化及其重要性
第九章 非金属元素选述(8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卤素、氧、硫的结构、性质。 2、掌握氮、磷、碳、硅、硼的结构和性质。 3、了解稀有气体、大气和大气污染物。 基本内容:
1、卤素及其化合物。 2、氧、硫、硒及其化合物。 3、氮、磷、砷及其化合物。 4、碳、硅、硼及其化合物。 5、稀有气体、大气和大气污染物。
第十章 金属元素选述(6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碱金属与碱土金属的结构与性质。 2、掌握铝、锡、铅及其重要化合物。 3、了解过渡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4、了解稀土元素及其应用。 基本内容:
1、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性质。 2、铝、锡和铅及其重要化合物。 3、铜、银、锌、汞及其化合物。 4、铬、钼、锰、铁、钴及其化合物。 5、稀土元素及其应用。 *6、金属与生命。
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概论(2学时) 基本要求;
1. 了解分析化学要求和它与生物学的关系; 2. 了解分析化学中定量分析方法的分类;
3. 了解定量分析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基本内容;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它与生物学的关系; 二、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 三、定量分析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第十二章 定量分析的误差和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4学时) 基本要求;
1. 掌握定量分析误差的来源及减免方法; 2. 掌握定量分析误差的表示方法; 3. 掌握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与报告。 基本内容;
一、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有效数字 运算规则
二、定量分析误差的产生 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
三、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 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 四、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离群值的弃舍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与报告 第十三章 重量分析法 (2学时) 基本要求;
1. 了解沉淀重量法中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2. 掌握影响沉淀溶解度和沉淀纯度的因素 3. 了解不同类型沉淀的沉淀条件
4. 掌握重量分析法的结果计算。 基本内容;
一、重量分析法概论 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二、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酸效应 配位效应
三、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共沉淀; 后沉淀;
四、沉淀的形式与沉淀条件 沉淀类型
沉淀条件的选择;
五、沉淀的操作过程和分析结果的计算 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和灼烧 重量分析结果计算;
第十四章 滴定分析法(8学时) 基本要求;
1. 了解滴定分析的过程和方法分类; 2. 了解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3. 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浓度计算; 4. 掌握酸碱滴定方法、各离子浓度的计算; 5. 掌握酸碱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 6. 了解酸碱滴定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7. 掌握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滴定条件; 8. 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基本原理及应用; 9. 掌握沉淀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及终点测检方法; 10. 掌握各滴定方法中结果计算。 基本内容; 1、滴定分析法概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