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例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分析
李文东,丁晓燕,孙 巍,王 威,郭晓笛,申燕军,孙莎莎,陈京龙
【摘 要】【摘要】 目的 探讨肝癌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后并发肝脓肿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RFA治疗后消融病灶出现肝脓肿患者14例。观察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肝脓肿穿刺液或引流液细菌培养和血培养及患者的治疗和转归等。结果 14例肝脓肿患者均出现发热、寒战,化验感染指标(血WBC、PCT、CRP等)升高,腹部B超、CT或MRI检查显示消融病灶区域出现坏死液化、积气或液气平,肝脓肿穿刺证实肝脓肿,8例脓液培养出细菌。14例肝脓肿均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和脓肿穿刺或置管引流冲洗治愈。结论 RFA术后肝脓肿的及时诊断、有效的抗生素使用和充分引流,是治疗肝脓肿的有效手段。
【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年(卷),期】2019(028)002 【总页数】4
【关键词】【关键词】 肝癌;射频消融术;肝脓肿
基金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和成果推广项目(Z161100000516141) 肝癌是临床常见肿瘤之一,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具有恶性程度高、进展快及预后差等特点。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作为近年兴起的微创治疗手段,对部分肝脏恶性肿瘤的安全性优于传统的手术治疗[1],疗效与手术切除类似,肿瘤完全缓解率可达90%,5年生存率在60%以上,已成为肝脏肿瘤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然而,肝脏肿瘤行RFA在少数患者中也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