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C
1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4,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答案】B
1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4,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答案】A
13.(2019届河南省九师联盟高三模拟)学者吕文郁认为,西周主要是“天子建国”的时代;春秋前、中期,主要是“诸侯立家”的时代;春秋后期,主要是卿大夫分封陪臣的时代。所谓周天子在“天下”分封诸侯,诸侯在邦国之内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则在采邑内分封陪臣的“三级分封制”在周代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存在。该学者意在强调
A.周代的分封制具有一定阶段性特征 B.西周时期的等级制度遭受极大冲击
C.分封制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 D.传统的政治统治具有相对的合法性 【答案】A
14.(2019届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押题)梁启超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梁启超认为 A.宗法制度最早起源于周代 B.宗法制度影响至今 C.家族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 D.宗族比国家更重要 【答案】B
15.(2019届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中高三下学期冲刺模拟)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答案】B
16.(2019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汉唐时期,律令和律令格式是行政管理的基本法规。明清之际,这种情况有所变化。六部及诸院、监,多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案例公牍作为处理公文的标准,简称“照例”。有例可援,即是处理得当。无例可援,则必须请示上司乃至皇帝做出新的指示。这从本质
上说明
A.明清封建政府效率低下 B.国家事务处理标准严格 C.权力分散利于政务运转 D.行政管理方式日益僵化 【答案】D
17.(2019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第四次模拟)明代仁宗皇帝曾赐给吏部尚书蹇义,礼部左侍郎杨士奇、杨荣金银章各一枚,印章上刻有“绳愆纠缪”四字,要求他们积极进言官员的过失,并加印密封来报告。这说明当时 A.六部成为皇帝顾问机构 B.监察制度由此建立 C.中央各部实现权力制衡 D.专制皇权得到强化 【答案】D
18.(2019年江西省重点中学联盟校高三二模)如表反映的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种状况
1年以年限 下 阁臣数(人) 30 年 37 年 42 年 25 年 12 7.45 年 11 6.83 上 4 2.49 1—22—55—1010—1515—2020年以占比(%) 18.63 22.98 26.09 15.53 A.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 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
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 D.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 【答案】D
19.(2019届广东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据学者研究,雍正朝有权向皇帝密折奏事的官员从康熙朝的100多人增至1200多人。除京官和地方督抚大员外,甚至部分品位较低的官员也获得了上奏权。这表明当时 A.官员制衡机制初步建立 B.权力机构设置混乱失序 C.皇权专制制度得以强化 D.特务机构渗透领域广泛 【答案】C
20.(2019年北京卷,15,4分)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答案】D
21.(2019年北京卷,41,8分)长城脚下,妫水河畔,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举办。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分山区、平原区和湖区,集北国山岳、塞外草原、江南水乡风景于一园。宫殿建筑布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