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母亲对家乡的感情深,所以觉得故乡的桂花香。
师:一深一浅,一浓一淡。谁来把这种浓浓的乡情表达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众掌声)
师:这里仅仅是母亲思乡情深吗?老师告诉你,作者写这篇散文的时候已经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了,自从1949年33岁时离开家乡到了台湾,一直不能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也再也看不到她的父亲和母亲,再也看不到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再也看不到那阵阵的桂花雨,再也听不到父亲的小诗了(生齐声念诗)??你能看到作者写到这里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吗?
生:悲伤。
生:忧愁。
生:流泪了。
生:思念??
师:思念是什么滋味?你们离开过家乡吗?
生:我离开过家乡两个月。
师:有感受吗?
生:有,就是非常非常想回家,想看看自己的亲人,想看看自己住过的地方,很怀念。
师:这就是花香之中弥漫着的淡淡的“乡愁”。【板书:乡愁】
师:(深情地范读最后两小节,众掌声)
(三)
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师:(插话)有三个字要强调!
生:最喜欢。
生:(继续读)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苯苯拙拙的。
师:(插话)那种树更好看?
生:梅花树。
生:(继续读)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
25
师:(插话)“满树茂密的叶子”好看吗?
生:好看!
师:“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好看吗?
生:不好看,太单调了。
生:没有花,只有叶子就不好看了。
生:(继续读)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
师:(插话)桂花好看吗?
生:不好看,太细了,找都找不到。
师:树、叶、花,都不好看!不好看干嘛还要写呢?
生:为了突出花的香气。
生:为了衬托花的香气迷人。
生:为了写花香作埋伏。(众笑)
师:这叫“伏笔”。
生:(继续读)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师:读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
生:桂花非常香,虽然和繁花相比它不好看,但是它的香气味太迷人了。
生:我最喜欢桂花,是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师:说的非常好,给他掌声。(众鼓掌)作者爱桂花,【板书:爱】爱的正是桂花的香!因为爱得真切,爱得深沉,爱得魂牵梦萦,所以,在台湾,一闻到桂花飘香,就想起了家乡,想起了亲人,想起了童年时那阵阵的——
生:桂花雨。
师:桂花雨,桂花真是——(指板书)
生:香的雨!
师:给人带来——
生:乐!
26
师:给人带来——
生:甜!
师:给人带来淡淡的——
生:乡愁!
师:所以,【板书:桂花还是家乡的香】请你仿照着写几句话,也能表达对家乡的一种感情。
生:(纷纷动笔)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课下一定积累了不少关于思乡的名句,谁来说一句?
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生: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师:刚才大家背的都是古诗名句,其实在现代诗中也有不少思乡名句。比如台湾作家席慕容的“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还有外国诗人叶塞宁的“我离别了可爱的家园,把淡蓝色的罗斯抛下。池边三星般的白桦林,把老母亲的忧伤熔化。”可见,无论古今中外,远离家乡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故乡。这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女作家谢冰莹的思乡名篇。
一、 引入课题
1、(板书好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小桥流水人家。轻轻读课题,看看这一课的课题有什么特别的?
生:是一句诗。
师:对,马致远的天净沙,(师生一起)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生:题目是由三个词组成的。
师:真聪明。
27
2、过渡。
师:对,这课课题是由三个词组成的,小桥、流水、人家。那么在这个有着古朴的小桥、潺潺的溪水、散落着几户人家的地方一定是个很美的地方。大家再美美的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读词语。
师:课文预习过了吗?我们先来读几个词语。
一生读:清澈见底的小溪 潺潺地环绕 婀娜的舞姿 黄色的野菌 流水唱和 点缀风景 依依多情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守望相助
师:读的很正确,但词语也是有情感的,谁再来读,让我们感觉到这些词很美?我们一起来读读。
2、读课文。
师:词语读的很美,相信课文读的也很棒。谁愿意读?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完一个坐下,另一个站起来再接着读。指名读时,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哪些段落写了小桥、流水,哪些段落写了人家?
生:1234段写了小桥流水,56段写了
三、品读课文。
(一)、品味1——4节。
师:我们先来欣赏这一课的小桥、流水。大家用心读读1——4段,看哪段描写是你最喜欢的?
生:我最喜欢第1段。
师:那你美美地来读一读。
生:读第一段。
师:这里的小溪真美!引读: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
师:在清澈见底的小溪里能看到什么呢?
生:能看见小鱼游来游去。
师:也许还是五颜六色的呢!
生:能看见大大小小、光滑的鹅卵石。
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