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练习
(测试时间 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下图所示.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B.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C.区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 ①行政区 ②政治文化区 ③热量带 ④干湿区 ⑤三江平原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答案】1.C 2.C
P、Q、M、N为四个不同的地区.读图回答3-5题.
3.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 A.P B.Q C.M D.N
) ⑥山东省和青岛市 )
4.下列描述符合P、Q、M、N四地区当地实际情况的是( ) A.P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 B.Q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C.M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压碱 D.N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牧 5.P地区西部沿岸的洋流属于( )
A.向高纬度流的寒流 B.向低纬度流的寒流 C.向北流的暖流 D.向南流的暖流 【答案】3.C 4.B 5.B
下面图甲、图乙所示为我国两个盆地.读图完成6~8题.
6.甲、乙两盆地中的河流( ) A.①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 B.①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C.②河初春有凌汛现象出现 D.②河的汛期短于①河的汛期
7.甲、乙两盆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都是 ( ) A.水运便利 B.劳动力充足 C.油气资源丰富 D.气候适宜
8.甲盆地的小麦品质好于乙盆地,主要是因为甲盆地 ( ) A.地形平坦 B.温差大,光照足 C.土壤肥沃 D.水源充足 【答案】6.A 7.C 8.B
读我国地理自然分区局部图,完成9-10题.
9.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中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且气温年较差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风沙、盐碱、旱涝 B.乙——洪涝、风沙、低温 C.丙——积温低,生长期短 D.丁——水源不足、风沙危害 【答案】9.D 10.B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11~12题.
1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12.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
A.a—b—c B.b—c—a C.c—a—b D.b—a—c 【答案】11.B 12.C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