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初三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5 9:51:2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装----------------------------------------订------------------------------线---------------------------------------- ( )------------------------------------年级( ) -------------班级( )-----------姓名( ) ------考号--------------------------------------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初三年级语文试卷

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 (30分)

1.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词语中组成一句古诗,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2分)

胜 江 上 悲 秋 风 言 雨 春 日 朝 我 客 情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共计6分)

与泰山相比,黄山要文气一些,没有寺庙香火,像一个不ān世事的人,自然,质朴。进山的人不求佛拜祖,不烧香许愿,它就这样敞开自己,接纳每一个有缘相见的人。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山风凌厉,劲松回击,那些松树终把.山风抽打到呜咽。奇石sǒnɡ立,云海变幻,黄山总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心灵的.振撼。

⑴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不ān( )世事 奇石sǒnɡ( )立 劲( )松 呜咽( ) ⑵ 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⑶ “厉”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文中“凌厉”的“厉”意思应为( )

A.严格 B.严厉 C.凶猛 ⑷ 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2分)

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的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B.大家七嘴八舌的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川剧,顾名思义,就是流行于四川的地方戏。 ....

D.江西婺源的风景独特优美,游客来到这里无不闲情逸致。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郴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桂东县常住人口数量比桂阳县少两倍。 B.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登山队员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相当危险,而且很困难。

C.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了什么。 D.能拒绝种种所有名利物欲的诱惑,是一项智慧。

5.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三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人,实际上都需要有自己的翅膀。你含辛茹苦攀登科学的高峰, ;你目光凝聚构思新颖的设计, ;你奋力征服人生旅途上重峦叠嶂, 。有了这样一双翅膀,你才能更高、更快地飞翔。 ① 多么需要扇动进攻的翅膀 ② 多么需要插上知识的翅膀 ③ 多么需要张开想象的翅膀

A. ②③① B. ①②③ C. ①③② D. ②①③ 6.下列与课文有关的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凭箜篌引》—《李长吉歌诗汇解》—李贺—唐代 B.《岳阳楼记》—《范文正公集》—唐代—范仲淹 C.《珠宝》—《羊脂球》—莫泊桑—法国 D.《口技》—《虞初新志》—林嗣环—明末清初 7.古诗文填空 (10分) ⑴ ,醉杀洞庭秋。

⑵ 《李凭箜篌引》中正面描摹乐音的诗句是 , 。 ⑶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化用“临渊羡鱼,不若归家织网”的古语的诗句是 , 。

⑷ 杜甫的《登岳阳楼》诗中被誉为描写洞庭湖千古绝句的诗句是 ,

初三语文(共 4 页 第1页)

⑸ 《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之景的诗句是 , 。 ⑹ ,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 现代文阅读(23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2题。(14分)

我的暖,一寸长 葛闪

①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约摸40岁的中年男子。 ②他隔着车窗,朝我弯弯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③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④我一听,有点蒙。

⑤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

⑥“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

⑦“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

⑧“你要到哪里?”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有芥蒂。

⑨“不不不,”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

⑩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着乞求。

⑾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个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的前车牌望了一眼。

⑿第二天,他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

位,和我聊了起来。

⒀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的看着人流。过了一阵,他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喊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香烟给我,便带着孩子匆匆离开。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⒁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又遇上他,他才告诉我答案。

⒂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不同,所以一些同学跟瞧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理出现了阴影。

⒃“其实,俺明白,大多数城里人也向您一样,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暂时还不能理解。”他笑笑说,“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孩子向我跑来,然后我就告诉孩子,您和我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我一起来学校!”

⒄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划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孩子这么点暖!”说完,他用手指比划了大约一寸的长度。

⒅“一寸长的暖!”这形象的比划瞬间击中我的灵魂,我深深地震撼,被它的朴实,又被它的深沉!

8.文中的“他”为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9.文中第①段使用了人物描写的哪种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10.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

11.本文情节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3分)

初三语文(共 4 页 第2页)

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12.“一寸的暖”深深地震撼了“我”。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一寸的暖”的理解。(3分)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

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多的作用。这何尝(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9分)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 ②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儿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他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要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撞击你,让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

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13.第①段中加点词语“这样说”具体指代文中哪一句话?(2分)

14.本文②③段,列举 以及“我”的一位亲人在下放农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这两个事例,证明中心论点: 。(2分) 15.第⑤段划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6.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只需答出两点)(2分)

三 古诗文阅读(14分)

(一) 阅读 【甲】【乙】两文,完成17—20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上与群臣论止盗。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 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耶?”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注释:上:指唐太宗。不暇:顾不上。徭:徭役。)

初三语文(共 4 页 第3页)

17.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⑴ 然则何时而乐耶 ( ) ⑵ 自是数年之后 ( ) ...18.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不求甚解 B. 乐:然则何时而乐耶 怏怏不乐 C.之:或请重法以禁之 鸿鹄之志 D. 故:故不暇廉耻耳 温故知新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微斯人,吾谁与归!

23. 学校开展以“爱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⑴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3分)

中国新闻出版社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0.38本;人均电子阅读量为2.48本,比2012年增加0.13本。 结论: ⑵ 纸质书阅读和电子书阅读这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3分)

⑵安用重法耶?

20. 用文中句子回答下列问题。(3分) ....

⑴【甲】文表达了作者 , 的忧乐观。 ⑵ 【乙】文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 、 。 ⑶ 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语句回答) (二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21—22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①绿琦:古代琴名。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2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四 综合性学习(8分)

初三语文(共 4 页 第4页)

⑶ 请根据下面材料,提出一条改善国民阅读现状的建议。(2分)

某地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40%的家庭“三无一有”:无文学书、无杂志、无报纸、有电视。大人和孩子每天一块儿看电视的时间可能超过一小时,一起读书的时间却不到十五分钟。

建议: 五 写作(55分)

请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1)题目:向着梦想进发

梦想是美好的,有了梦想就能飞翔。“梦想”可实可虚、可短期可终极。从虚和终极的角度看,“梦想”可以是“人生理想”“道德水准”“心灵栖息”“精神境界”之类;从实和短期的角度看,“梦想”可以是学业成绩的提高、一家人的团聚、外出旅游等。向着梦想进发,把点点滴滴的感受记录下来,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要求:字数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不得抄袭。 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2)题目:这里也有乐趣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初三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初三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2t2m9csxp6c4rp7oypx5gf8x599ez00syr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