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 1.粒子的偏转角
(1)以初速度v0进入偏转电场:如图所示,设带电粒子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以速度v0垂直于电场线方向射入匀强偏转电场,偏转电压为U1,若粒子飞出电场时偏转角为θ,则
结论:动能一定时tanθ与q成正比,电荷量相同时tanθ与动能成反比. (2)经加速电场加速再进入偏转电场
不同的带电粒子是从静止经过同一加速电压U0加速后进入偏转电场的,则由动能定理有:②
由①②式得:tanθ= ③
结论:粒子的偏转角与粒子的q、m无关,仅取决于加速电场和偏转电场. 2.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偏转时的两个结论 (1)以初速度v0进入偏转电场.
作粒子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设交于O点,O点与电场边缘的距离为x,则
结论:粒子从偏转电场中射出时,就像是从极板间的处沿直线射出.
(2)经加速电场加速再进入偏转电场:若不同的带电粒子是从静止经同一加速电压U0加速后进入偏转电场
5
的,可推得偏移量偏转角正切:结论:无论带电粒子的m、q如何,只
要经过同一加速电场加速,再垂直进入同一偏转电场,它们飞出的偏移量y和偏转角θ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轨迹完全重合.
【例3】如图所示为研究电子枪中电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简化模型示意图.在xOy平面的第一象限,存在以x
轴、y轴及双曲线y=的一段(0≤x≤ L, 0≤y≤ L)为边界的匀强电场区域Ⅰ;在第二象限存在以x
=-L、x=-2L、y=0、y=L的匀强电场区域Ⅱ.两个电场大小均为E,不计电子所受重力,电子的电荷量为e,求:
(1)从电场区域Ⅰ的边界B点处由静止释放电子,电子离开MNPQ时的坐标; (2)由电场区域Ⅰ的AB曲线边界由静止释放电子离开MNPQ的最小动能; 【答案】(1)设电子的质量为m,电子在电场Ⅰ中做匀 加速直线运动,出区域Ⅰ时的速度为v0,接着在无电场区域 匀速运动,此后进入电场Ⅱ,在电场Ⅱ中做类平抛运动,假 设电子从NP边射出,出射点纵坐标为y1,
由y=对于B点y=L,则x= (2分)
所以eE·= (2分)
解得v0= (1分)
设在电场Ⅱ中运动的时间为t1
L-y1= (1分)
(2分)
解得y1=0,所以原假设成立,即电子离开MNPQ区域的位置坐标为(-2L,0)
(2)设释放点在电场区域Ⅰ中的坐标为(x,y),在电场Ⅰ中电子被加速,速度为v1时飞离电场Ⅰ,接着在
6
无电场区域做匀速运动,然后进入电场Ⅱ做类平抛运动,并从NP边离开,运动时间为t2,偏转位移为y2.
eEx= (2分)
y2= (2分)
解得xy2=,所以原假设成立,即在电场Ⅰ区域的B曲线边界由静止释放的所有电子离开MNPQ时都从
P点离开的. (2分)
其中只有从B点释放的电子,离开P点时动能最小,则从B到P由动能定理得: eE·(L+(3分)
)=Ek-0
所以Ek= 【2013年】
(1分)
1.(2013新课标)18如图,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水平地面成角度,两极板与一直流电源相连。若一带电粒子恰能沿图中所示水平直线通过电容器,则在此过程中,该粒子 A.所受重力与电场力平衡 B.电势能逐渐增加 C.动能逐渐增加
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BD
【解析】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知重力与电场力的合力与速度方向相反,所以粒子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动能减小,所以、C错误,D正确;因为电场力与速度方向夹角为钝角,所以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即B正确。
2.(2013 江苏)2.一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保持两板间的正对面积、间距和电荷量不变,在两板间插入
7
一电介质,其电容C和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的变化情况是 .C和U均增大 B.C增大,U减小 C.C减小,U增大 D.C和U均减小
C?【解析】根据【答案】B
Q?SU?C,U减小,B正确。 4?kd,电容C增大,根据
3.(2013海南)9.将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距离、电压、电场强度大小和极板所带的电荷分别用d、U、E和Q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保持U不变,将d变为原来的两倍,则E变为原来的一半 B.保持E不变,将d变为原来的一半,则U变为原来的两倍 C.保持d不变,将Q变为原来的两倍,则U变为原来的一半 D.保持d不变,将Q变为原来的一半,则E变为原来的一半 【答案】D
E?【解析】
Ud,保持U不变,将d变为原来的两倍,E变为原来的一半,对;保持E不变,将d变为
C?Q?SC?U,4?kd保持d不变,C不变,Q加倍,U加倍,C
原来的一半,则U变为原来的一半,B错;
E?错;
UQQQ????S?SdCd?d4?kd4?k则Q变为原来的一半,E变为原来的一半,D对。
4.(2013 大纲卷)24.(16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如图,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竖直放置,在两极板间有一带电小球,小球用一绝缘清线悬挂于O点。先给电容器缓慢充电,使两级板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和﹣Q,此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π/6。再给电容器缓慢充电,直到悬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加到π/3,且小球与两极板不接触。求第二次充电使电容器正极板增加的电荷量。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