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目前,我国汽车产品已形成了涵盖轿车、货车和客车等多品种、多车型的比较齐全的汽车产品体系,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未来5~10年是我国由汽车工业大国向汽车工业强国转变的重要时期,本文针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并预测了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关键词:汽车产业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0 引言
20 世界90 年代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实力不断增强.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需求的快速提高和开放程度的逐步加大,跨国汽车集团调整了对华战略,提高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将中国市场看作其全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使我国汽车企业能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发展自己,提升企业竞争力,我们很有必要对我国汽车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1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1.1 我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的地位及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 年,我国汽车市场产销1 379. 10万辆和1 364. 48万辆,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汽车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 的比重已达1. 4%左右,若加上其对上下游行业的带动,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超过10%. 2012年我国汽车产业再创佳绩,产销突破1 900万辆,再次刷新全球记录,连续四年蝉联世界第一. 全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 927.18万辆和1 930.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6%和4.3%,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3.8和1.9个百分点,增速稳中有进. 图1所示为2012年全球汽车产量前十的市场. 此外,我国汽车产量已连续三年超过1 800万辆,这标志着我国汽车工业已进入总量较高的平稳发展阶段,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汽车产销大国.
图1 2012年全球汽车产量统计(单位:万辆)
我国汽车产业在产业政策的推动下逆势增长,以其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就业面广、资金积累能力强等特点,为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可以说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1] .
1.2 我国汽车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分析
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相对于国外起步较晚,近几年汽车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我国缺乏核心技术和高端研究开发人才,目前国内产品技术多是引进国外技术,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稀缺. 我国汽车技术来源如表 1-1,只有东风汽车、奇瑞和吉利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其他均来自于世界跨国集团[2] .
国内汽车产品按技术来源共分为三类:一是完全引进;二是测绘仿制;三是参照研发. 虽然引进消化能够实现较高的国产化率,但在产品技术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因此仅靠引进消化并不能真正培育我国汽车工业的核心能力,主动创新才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与汽车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汽车产品国际竞争力依然处于非常弱的地位,强国之路还很漫长.
表1-1 我国各车型的车型、生产企业及技术来源 车型 斯太尔 重型车 东风 奔驰 中型车 东风 解放 轻型车 小解放 依维柯 五十铃 长安 松花江 五菱 生产企业 重型汽车集团 东风汽车集团公司 北方工业总公司 东风汽车集团公司 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中汽总公司 江铃汽车公司 北方工业总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 柳州微型车厂 上海汽车集团公司 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集团 天津汽车工业公司 上海汽车集团公司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公司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来源 引进奥地利斯太尔 自行开发 引进德国奔驰公司 自行开发 自行开发 引进基础上自行开发 引进意大利菲亚特公司 引进日本五十铃 引进日本铃木公司 引进日本铃木公司 引进日本三菱公司 引进大国大众技术 引进德国大众技术 引进法国 引进日本大发技术 引进美国通用技术 引进日本本田技术 自行开发 自行开发 微型车 轿 车 桑塔纳 捷达 富康 夏利 别克 雅阁 奇瑞 吉利 1.3 我国汽车行业呈现的主要特征 (1)追求规模经济
目前对国际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的普遍标准是小轿车年产量 100万辆以上,汽车总产量150万辆以上。对于发展中国家,这一标准则是年产小轿车40万辆以上.
(2)全能型生产
以轿车为主导产品,生产主要包括客车、货车、轿车、牵引车、越野车在内的各种型号的汽车,但以轿车为其主导产品.
(3)政府参与
作为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行业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受到政府的扶助,一国产业政策也对汽车行业具有深远影响.
(4)跨国性生产
由于行业内部广泛的分工与协作,一般来说,整车厂30%以上的成本是由外部购进的投入,汽车行业逐渐形成少数汽车总成厂由多家零部件企业支撑,再以大量下游企业为基础的金字塔结构,生产厂商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进行跨国生产.
(5)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较快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 255 2辆,其中:纯电动汽车1 124 1辆、插电式混合动力1311辆。销售新能源汽车1 279 1辆,其中:纯电动汽车1 137 5辆、插电式混合动力1 416辆。按照可比口径比较,2012年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比上年增长98.8%和103.9%.
(6)行业经济效益保持增长,增速放缓
2012年我国汽车工业产销低速增长,行业经济效益也呈现一定幅度的增长,但增速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据中汽协会统计,1~11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主要经济指标快报显示,17家重点企业(集团)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4%和3.5%,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别回落1个百分点和6.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5.8%,比上年同期回落7个百分点.
2 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2.1 中国汽车市场将保持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
汽车销售与国民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政策和产业发展阶段等因素都有着密切关联.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巨大的购买潜力已经陆续变成拉动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增长的动力. 受此影响,未来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平稳增长、消费者收入预期和信心的不断增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交通设施的持续完善,私人汽车消费正在成为主流,二、三线汽车市场将成为汽车销售的主要增长区域,巨大的消费潜力为汽车市场不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市场保障,我国汽车工业仍将保持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我国将逐渐走入汽车社会[3] .
2.2 参与全球化的程度将不断加深
汽车工业是当今世界上全球化程度以及其他产业关联度最高的产业之一,汽车工业链的培育和发展对汽车工业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最大限度地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全球化,降低成本、贴近市场将是汽车企业保持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未来几年,我国汽车产业“走出去”的态势将更加明显,参与全球化的程度也将不断加深. 我国汽车产业将在开放中逐步加入全球分工体系,通过发挥比较优势而提高国际竞争力[4] .
2.3 大型企业兼并重组的进程将加快
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是一种必然。我国汽车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是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表现,也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对于小企业,大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对整个产业结构的影响更为重要。并购重组将会表现为3种形式:一是集团内部的整合兼并;二是集团之间的战略整合;三是民营企业通过购买国有企业股份而进入竞争者行列.
2.4 新能源汽车将加速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新能源汽车包括的范围较广,大致可分为纯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燃气汽车(GV)、生物燃料汽车(BFV)等类型[5] .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基本明确,分为主要路线和辅助路线.
主要路线:加速轿车柴油化→混合动力、纯电动(电池)→燃料电池汽车. 辅助路线: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汽车→煤化工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 未来5~10年,新能源汽车将是我国汽车产业进行自主创新相对集中的领域,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6] .
3 结论
未来几年, 在国民经济平稳增长的背景下, 我国汽车产业也将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但是, 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政府将不断完善和加强行业管理, 引导和推动汽车产业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和汽车服务业等领域的发展, 以实现我国由汽车工业大国向汽车工业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参考文献]
[1] 门峰, 王今.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预测[J]. 汽车工业研究.2012(02):2-5.
[2] 苏鹤. 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及政府对策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0.5:44-50. [3] 陈海霞. 浅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营销发展趋势[J]. 中国商贸.2012(04):110-111. [4] 付于武.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 汽车工艺与材料.2008(6):1-3. [5] 王嘉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 [D].上海师范大学.2012.4:16-20. [6] 史利民.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2011(07):16-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