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0 12:00:4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两种激素间是 作用。 四、激素调节的特点 1. 2.通过 运输:内分泌腺 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各种信息。因此,可以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 的疾病。

3. :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几乎对 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 。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 、 。激素被靶细胞识别依赖的结构是 ,激素一经接受并起作用后就 了。 激素既不组成 ,又不 ,也不起 ,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 。因此,激素是 生命活动的 。---教材29页 判断:

激素只运输给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 )

能合成酶的细胞一定能分泌激素,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一定能合成酶。( ) 肝脏和肌肉细胞内均可以发生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升高。 ( ) 激素与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

对比 合成细胞 成分 作用 激素 内分泌细胞 一定是有机物,不一定是 调节 酶 所有的 细胞 绝大部分是 ,少量是

第三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1.激素等 (如 、 ),通过 的方式对生命活动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2.单细胞生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 调节。人和高等动物体内, 和 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运输、 作用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1.体温调节实例

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 (尤以 和 产热为多),热量的散出主要是通过 、 、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 炎热环境中,人体通过 调节使机体的散热量增加,寒冷环境中,人体对体温的调节方式为 和 ,通过增加产热量和减少散热量来维持体温。其中涉及的两种激素为 ,它们表现为 作用。 2.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分布在 ,调节的中枢在 ,调节水盐平衡需要的激素是 ,它由 分泌, 释放,作用是 ,靶细胞是 。 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调节占主要地位)

一方面,不少 本身直接或者间接地接受 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看做是 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 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 ,如幼年时

缺乏,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 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教材33页

第四节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由 、 和 组成的。 1.免疫器官:包括扁桃体、淋巴结、 、脾、 ,作用是

生成、成熟和 的场所。

2.免疫细胞:包括 和 。

淋巴细胞起源于 ,迁移到 中成熟的

称为T细胞,在 中成熟的称为 细胞。在特异性是 ,4过程表示 ,5过程表示 ,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细胞周期变(长、短), 抗体的成分为 ,6过程表示抗体的合成与分泌,参与的结构依次有 ,其分泌过程(需要、不需要)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淋巴细胞。

B细胞和T细胞有(相同、不相同)的DNA,它们功能不同从根

本上说是因为

3.免疫活性物质:包括 、 和 。 二、免疫系统的 功能 1.人体有三道防线

第一道:由 组成

第二道: 中的杀菌物质(如 )和 。 这两道防线通过遗传获得,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叫做 免疫。

第三道: 免疫。 2.特异性免疫

(1)组成:由 和 借助 和 而组成的。 (2)作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 和抑制 等方面具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

(3)分类:

I体液免疫:针对 的抗原(病原体) 7 8 5 病原体 1 2 3 5 6 4

9 1表示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利用了膜的 ,过程2表示 , 3处的物质为 ,作用能量,利用了膜的 。

抗体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 和 。在多数情况下,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 和 ,进而被 吞噬消化。

表示二次免疫的过程为 ,其特点为 。 II细胞免疫:针对 的病原体(病毒、结核杆菌、麻风杆菌)

病原体 效应T细胞的作用为:①分泌 ,②与 ,使 ,其攻击的靶细胞可以分为三类 。

小结:具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有(5种) , 无识别功能, 无特异性识别功能。浆细胞的来源有(2个) 和 的增殖分化,记忆细胞的来源 ,记忆细胞可以增殖分化为 。 3免疫异常

(1)自身免疫疾病(免疫反应过强)

a例如(3个) b病因:免疫系统将 作为异物进行攻击。 (2)过敏反应(免疫反应过强)

a病因:已免疫的机体,在 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是所发生的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过敏反应有淋巴细胞抗体的参与吗?)

b特点:发作迅速, ,消退较快,一般 ,也不会引起 ,有明显的 。

(3)AIDS(免疫反应过弱)---注意教材36页曲线图

该疾病潜伏期较长,感染后可存活9-10年,病原体为 ,为RNA病毒,寄生于人体的 细胞,最终使人体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死于一系列的并发症。目前没有根治的药物,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免疫系统除了具有 功能外,还有 和 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 或因其他因素 的细胞,以及 。 三、免疫学的应用

1疫苗-----实质是被 的病原体

2在各种疾病的临床检测盒科学研究中,根据 特性,用 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

3 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异体移植的器官被排斥,是 免疫中的 细胞攻击的结果。 判断并纠正:

抗原抗体都是蛋白质,抗原抗体结合的场所属于内环境。( ) 青霉素不是抗原,但可以是过敏原。( )

胸腺缺失的个体使淋巴细胞的种类减少,进而丧失特异性免疫。( ) 吞噬细胞既特异性免疫,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 蚊虫叮咬、与艾滋病携带者共用剃须刀牙刷握手均可能传染。( )

第二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作用特点: 性 ,作用方式:不直接 而是给细胞传达 释义:对于同一器官, 浓度促进生长, 浓度抑制生长 A 促进作用 C D 0 B 生长素的浓度

(1)横轴以上均表示 抑制作用 E 作用,横轴以

下表示 作用。 (2)A点对应的浓度表示该器官的

。B点对应的浓度对该器官的作用是 ,C、D两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不同,但是对该器官的(促进、抑制)作用(相同、不同),。E点对应的浓度对该器官的生长起到 作用。 (3)实例1:顶端优势

a 产生原因: 产生的生长素,积累在 处, 侧芽的生长,距离顶芽越近,抑制作用越 。如,松树长成宝塔形。

b 解除方法:摘除 ,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 ,解除对侧芽生长的抑制,侧芽发育成枝条。实例:园艺修剪、棉花摘心。

实例2:根的向重力性 根 芽 茎 2对生长素作用的敏感度 促进 (1)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 A点对应的浓度对茎表现为 , 0 A 浓度 对根表现为 ,对芽表现为 抑制 作用。

(2)不同生物对生长素敏感度不同

促进 双 单 可见, 子叶植物更敏感。 0 可以用 点浓度的生长素除去 A B C 农作物种的 子叶杂草。 抑制 (3)幼嫩的细胞和衰老的细胞相比 对生长素更敏感。 3生长素类似物

(1)实例:如NAA、

(2)生长素类似物(是、不是)植物激素,但与植物激素有相似的生理效应。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是 。

(3)作用

a防止

b促进 ,获得 c促进 无子果实的培育:

原理:生长素 过程:在受粉(前、后),去掉(雄蕊、雌蕊),在柱头上涂 的 ,套上袋子(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即可获得无子果实。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选材:插条的要求---物种要一致,去叶(为了减弱 作用)留芽(幼嫩

的芽可以产生 ,提高插条的成活率,每支插条芽的数量要求 ),将生长状况相同的插条随机平均分为若干组。

处理:浸泡法:把插条的形态学 端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这种方法

要求溶液的浓度 ,最好在 的地方进行。 法:适用浓度较 的药液。

本实验的自变量为 ,控制无关变量非常重要,如处理时间的长短、环境的温度等。本实验的观察指标为 ,每

组插条数量不是一支而是多支,目的是 最后取该组的 值。

在正式实验之前先做一个 ,可以为进一步实验摸索条件。

(1)横放的植物

根背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 A 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 促进作用 B C E 茎背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 抑制作用

D 茎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

(2)横放的植物茎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点,则背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 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B,则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为 (3)植物顶芽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 ,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

植物激素都是有机物。( ) 根的向重力性、顶端优势、向光性( ) 茎的背地性均可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2,4-D属于植物激素。( )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一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的实验:提出单侧光使胚芽鞘的 产生某种刺激,这种刺激传到 时,会引起 生长快。 2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 传到下部。 3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 产生的刺激在 分布 造成的,拜尔的实验需要在 环境中进行,目的是排除 对实验的影响。 4温特的实验: (1)实验组:把 的琼脂块放于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2)对照组:把 的琼脂块放于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 结果:实验组 ,对照组

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一种 引起的,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 ,后来科学家鉴定出其化学本质为 ,英文 。

4向光性产生的原因: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 的生长素含量多于 ,因而引起两侧的 ,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5植物激素:

(1)概念:产生---植物体内,运输---从 部位送到 部位,作用---影响植物的 ,本质---

(2)种类: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乙烯等。 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1主要合成部位:幼嫩的 和 ,由 转变而来 2分布:集中在 的部位

产生部位<积累部位 幼嫩部位>衰老部位

产生量:顶芽>侧芽 分布量:顶芽<侧芽

3运输 (1)方向

a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 运向 ,但是在 组

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 进行非极性运输。

b横向运输---只发生在 (如根尖、茎尖)

外因---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 、 、转盘上的离心力 结果---造成生长素的 分布,进而出现弯曲生长 (2)方式: 运输,(需要、不需要)能量,(需要、不需要)载体 小结:长不长看生长素有没有,弯不弯看生长素分布均不均。

判断:

太空中的植物保留向光性,失去向重力性。( ) 激素都由专门的器官和腺体分泌。( )

搜索更多关于: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1 的文档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2vom4xdtb721et5igzn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