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做好课前预习指导 切实创建语文高效课堂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效课堂的指标要求: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提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打造“高效课堂”。预习就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语文课堂要真正实现科学高效,“预习”这一环节尤其重要。然而有许多学生由于不知道预习的方法,加之好多老师没有找到好的指导学生预习的途径、方法,只是丢给学生”预习多少课”这样一句话,所以预习的效果低下。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可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对于创建高效课堂有多么重要!
关键词:导学案预习指导 高效课堂
一、指导学生质疑释疑,创建高效课堂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老师们都有同感,学生质疑时提的一些问题不着边际,好多问题没有探究价值。那么,在学生预习中,如何指导学生质疑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入手,指导学生质疑释疑:
1.从文章的中心句入手,指导学生质疑释疑。如:在预习《窃读记》一课,我在学案上设计了“预习题”----我能根据文章的中心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提问,并试着解答。学生根据中心句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作者又快乐又惧怕?作者因为什么快乐,又因为什么惧怕?作者又快乐又惧怕,这样写矛盾吗?并尝试解答这些问题,初步了解了作者因为能获得知识和智慧而快乐,怕被老板发现后受到驱赶而惧怕。有少数学生还体会到了作者的写法不但不矛盾,反而更能体现“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
2.从课后思考题入手,指导学生质疑释疑。如:在预习《圆明园的毁灭 》一课,我在学案上设计了 “预习题”----我能结合课后思考题提问,并试着解答。学生通过结合课后思考题,提出了问题: 你从“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体会到了什么?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为什么说“圆明园是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并尝试解答这些问题,初步感知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对比之处质疑释疑。如:在预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我在学案上设计了“预习题”----我会结合课文内容中的对比之处提问,并尝试解答。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对比了父亲和母亲对于作者的同一首诗的评价,提出了问题:为什么对同一首诗,父亲和母亲的评价完全不一样?并尝试解答这个问题。初步了解了母亲的“精彩极了”的评价是出于对作者的鼓励,是鼓励的爱;而父亲的“糟糕透了”的评价是出于对作者的警告和提醒,是严厉的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