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年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18:26: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8 年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

及参考答案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

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计 30 分)

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下列哪一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因材施教。(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D【解析】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不仅表现在性别差异上,还表现

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 因此教育必须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和

积极因素。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的掌握。

【错因分析】本题易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几个规律含义弄混。

2.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 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2.C【解析】思想品德教育是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培养学生

的道德情感,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而其实质

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命题立意】考查思想品德教育的相关问题。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 A 选项,应正确认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

3.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

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

A.宪法和教育法

)制定本法。

B.宪法和未成年保护法

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犯罪法 D.教育法和未成年保护法

3.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6 年 4 月 12 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2006 年 6 月 29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总则中第一条: 为了保障适龄儿童、 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 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命题立意】 考查考生对教育法规知识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的掌握。

【错因分析】此题易从“儿童”“少年”这些字眼中误选未成年人保护法。

4.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强、不平衡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 B.粘液质 C.抑郁质 D.胆汁质

4.D【解析】巴甫洛夫将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四种类型,其中强、不平衡是指不可遏制型的、易激动、不易约束的 , 而胆汁质以精力旺盛、易感情用事为特征,两者相吻合。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心理学中气质理论的掌握。

【错因分析】此题易将多血质和胆汁质的特征混淆。

5.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会流唾液 C.蜘蛛织网

B.望梅止渴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5.D【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联系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

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据此可知只有选项

D 属于学习的现象。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习的内涵掌握和运用程度。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 C,蜘蛛织网不符合学习的内涵,这只是一种本能

现象,没有练习也没有行为改变。

6.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了知觉的(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6.A【解析】红笔画出重点是为了突出对象和背景的差异性,差别越大,越

容易优先选择,它符合知觉的选择性。

【命题立意】考查心理学中知觉的四个基本特征。

【错因分析】 易将知觉的四个基本特征选择性、 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的含义混淆。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

A .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 .崇高化

7.A【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如教师是班级活

动的设计者,教师是班级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在班级活动中的观众角色等。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教育学中教师的职业角色特点。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 B 选项专业化,指作为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

员,必须具备专门的资格,符合特定的要求: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具备相应的

专业知识;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如语言能力、身体状况等,同时

教师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这些都是就教师的身份特征而言的。

8.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人的途径和方法(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8.A【解析】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人的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马克思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中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

说。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 B 选项,应注意掌握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观点。

9.我国的教师职业就其身份特征而言,是( )

A.专业人员 B.国家干部 C.公务人员 D.高级技术人员

9.A【解析】就教师的身份特征而言的,教师应作为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

业人员,必须具备专门的资格,符合特定的要求: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具备相

应的专业知识;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如语言能力、身体状况等,

同时教师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这些都是对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要求。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我国教师职业的身份特征。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 C 和 D,教师虽然可以是公职人员但不是公务人员,也不都是高级技术人员。

10.衡量一个测验的有效性、正确性的重要指标是( )

A .信度 B.效度 C.难度 D .区分度

10. B【解析】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希望测到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性与准

确程度,是衡量一个测验的有效性、正确性的重要指标。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测验的标准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的内涵。

【错因分析】易错选 A,但 A中信度是指一个测验表的可靠程度(或可信程度)。

11.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 .备课 B.上课 C.复习 D .考试

11. B【解析】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

接的体现。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错因分析】应注意备课是教好课的前提。

12.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开始的标志是( )

A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儿》

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2.A【解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开始的标志。【命题立意】此题考查教育学独立形态阶段的代表人物和著作。

【错因分析】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 .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 .无意注意

13. A【解析】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须时需要意志努

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注意。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心理学中认识过程注意的分类。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 C,随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

的注意。

14.“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

A .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嗅觉现象 D .味觉现象

14. A【解析】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

变化的现象,“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就是这种现象。

【命题立意】考查心理学认识过程中的统一感觉相互作用的现象。

【错因分析】应注意与感觉对比相区别, 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5.教师通过展示实物、 直观教具进行示范试验, 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是( )

A .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 .发现法

15.B【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

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 是学生掌握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和题干中的表述相吻

合。

【命题立意】考查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掌握。

【错因分析】由于题干中出现“试验”两字,此题易错选

C,但实验法是指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让学生独立操作,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

从而培养学生的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

16.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是( )

A .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 .自我实现需要

16. D【解析】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把需要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生理需

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由低到

高、相互联系。

【命题立意】考查心理学个性心理中需要概述的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错因分析】 注意与其他需要层次相区分, 最低层的是生理需要, 中间层有

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最高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17.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

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搜索更多关于: 2018年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的文档
2018年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31958hqmp2nsft0iuth97tl37kv1k00rap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