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登高类诗词赏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7 18:32: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丰台教师发展网

教学实录:

师:请大家反复诵读印发资料中的几首诗歌,总结出它们在题材上和写法上的共同特点。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从题材上看它们都是登高诗,从写法上看都是寓情于景。

师:好的。 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 在古典诗词中,登高赋诗抒怀是文人的一个传统,每有登临必有诗作。

将登高与文学联系起来,始于孔子。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韩诗外传》卷七)。 在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登高而咏已是知识分子所向往、所推崇的习惯。 登高之后眼界开阔,使人心境开阔,有指点江山、品评山河的豪情。 中国后世知识分子推崇儒教,儒家先贤的言行自然要竞相模仿。

今天我们就进行登高诗鉴赏的专题学习——自然与人格的契合物境与心境的交融。 首先让我们走进作品,我想请大家一起诵读《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这首诗。

生齐读: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师:请思考:诗人的悲愁具体指什么? 诗人是怎样将满腹悲愁表达出来的? 从诗句当中去找。

生:诗人因为参加永贞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后来又明升暗降,被派往远州当刺史。 那时候诗人思念友人,自伤身世,写下此诗。

师:这位同学把柳宗元两次贬谪的遭遇回顾了一下,很好。 其他同学能不能再补充一下?

生:从“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来讲,诗人看到的景象是凄凉开阔的,后面会联想到身世,这样会觉得更加悲苦。

师:很好。我们讲登高见景,见景抒怀。诗人见到的是夏日里暴雨的景象,能详细描述一下吗?

生:他见到了“惊风”、“芙蓉”、“密雨”、“薜荔”,“惊风”击打着“芙蓉”,“密雨”侵袭着“薜荔”。

师:“芙蓉”就是荷花,“薜荔”是一种植物,它们还有别的含义吗?

生:也象征着恶势力对改革派的打击报复。

《唐诗宋词选读》登高诗鉴赏专题教学实录及思路解说

进入首页

师:嗯。 其实这里运用了一种写作手法——比兴。 表面上是写见的景,实际上具有象征性,“芙蓉”“薜荔”象征着美好的芳洁的品德。

我们继续从诗句中来找他的悲愁。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刚才同学讲到,他和友人都被贬谪到这么遥远的地方,音信难通,家园难归,所以最后两句抒发的也是这样的悲愁。

通过这首诗我们来把鉴赏登高诗的方法明确一下(投影):登高诗歌一般是登高见景,见景抒情。 登高,提供了一个观景抒情的审美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诗人可与自然、天地、万物对话,可以审视自我,发抒幽情。在本诗中,柳宗元便是通过景物描写, 将一腔难以排遣的愁思充塞于天地山海之间。请大家再次齐声朗读诗歌,用声音来传递这种情感。 (生再次齐读此诗)接下来请看李商隐的《安定城楼》。

安定城楼李商隐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诗人登上安定城楼,纵目远眺,所见之景通过第一联展示出来:城堞、杨柳、汀州,景象高远。接下去的诗句呢,请同学来赏析一下。

生:在第二联中,诗人写了贾生和王粲的典故,借典故表达自己和他们一样的身世和遭遇。

师:什么样的身世和遭遇?这两个人物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和诗人的经历又有哪些契合之处才引起了情感上的共鸣呢?

生:他们都是怀才不遇的。

师:这个词点得非常好,有概括性! “怀才不遇”,满腔的抱负、才能都没有办法施展出来。 下面一联用了什么典故?

生:用了范蠡的典故,诗人表达了功成身退、退隐江湖的愿望。

师:是的。 范蠡实施了复国的计划,携美人归隐江湖,很惬意。 诗人用这个典故想表明自己什么样的情怀? 这位同学说到“退隐”,并不贪慕于什么样的名利。他的想法啊,非常高远,就是归隐于江湖要在什么完成之后呢?

生:扭转乾坤,功成身退。

师:好,继续往下呢?

生:写了“腐鼠”和“鹓雏”,讽刺那些党羽势力。

师:对,他用了什么典故? 出处?

生:是《庄子》。

师:对,《庄子》里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寓言故事。

生:讽刺了朋党势力,表达了自己的心志。

师:鸱鸟以为非常美味的腐鼠,认为鹓雏(即凤凰)也会贪恋,它哪知鹓雏对此根本不屑一顾。借此来指向那些打击排挤自己的朋党势力。 那么李商隐是怎么卷入朋党之争的呢? 谁能给我们简单地说一说诗人的遭遇?

生:李商隐二十六岁时,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 后娶其女为妻, 琴瑟和谐。 但当时的牛僧孺与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终年四十六岁。

师:很好。那能不能请你再结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来谈一谈,他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处境?

生:他想要建立功名,但是又遭到压抑,忧愤国是,却不被重用,所以政治上很失意。

师:非常好。请大家思考:诗人登高望远之际,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样的变化?

刚才我们请同学将三联中涉及到的典故回顾了一下,要注意典故的运用的内涵和诗人情感的契合。诗人的情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第二联的怀才不遇难以施展抱负的感伤, 到下面一联表达自己淡泊名利、在扭转乾坤之后归隐江湖的坚定想法,一直到最后这种愤慨的全面爆发, 对朋党势力对他的排挤打压进行了抨击,讽刺之意很强烈。

(板书:感伤——坚定——愤慨)我们总结一下:通过品味这首诗的深远之情,我们看到,鉴赏诗歌,不仅要分析情与景的关系,而且要知人论世。 我觉得大家有一点工作做得非常好,就是鉴赏诗歌的时候把诗人的经历遭遇等做一个整理,结合诗人身世与时代背景,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把握诗人的情感脉络。

下面我们走进哲思,请大家朗读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生齐读: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师: 请大家比较一下这首诗所表达的内容和前面的登高诗有什么不同。

生:这首登高诗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感受,然后又通过登高去缅怀先人,继承了先人的文化,抒发了作者对历史传统的体悟。

师: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吗?它与前面登高诗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生思考)师:前面柳宗元、李商隐的诗都是一开头将登高所见之景写出来,然后再抒怀。 那么这首呢?

生:这首直接抒发作者内心的想法、哲思。

师:很好,你能给我们讲一讲,首联是什么内容?

生:世事不断地变化,给人一种人世苍茫的感觉。

师:对,它其实是给人们揭示一个哲理,是以议论性的诗句开始的。

生:接下去抒发了对历史的体悟,用典故写了时序的更替、年华的转换和岁月的流逝,尾联写对自己前途渺茫的心理,很有沧桑感。

师:我们看“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尚”字十分有力,包含了复杂的内容,能不能给解读一下?

生:羊公当初和贤圣之士来此登临,留下来的碑记还在,现在诗人登上岘山,看到这座碑,心情十分的萧条。

(犹豫)师:为什么呢? 羊公是谁?

生:羊祜,曾经镇守襄阳。 他曾在此山与友人喝酒吟咏。

师:对,他和羊祜相距四百余年,现在登临此处,看到当时的百姓为纪念羊公竖立的石碑还在, 为什么会悲从中来呢? 为什么“泪沾襟”呢?

生:我想是一种抚今思昔的感慨吧。

搜索更多关于: 登高类诗词赏析 的文档
登高类诗词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34vq7j5b51klhk34qrd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