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精品文档
2006年初三上学期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三)
(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9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鞭笞(táo) 茅塞(sa) 顿开豁免(huò) 接踵而至(zhòng) B.好歹(dǎi) 病人膏盲(huāng) 干涸(gù) 数风流人物(shù) C.憩息(qì) 不屑一顾 (xiāo) 马圈(quān) 风驰电挚 (cha) D.婆娑(suō) 名列前茅(máo) 地壳(qiào) 无懈(xia)可击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说话是用语言来表达思想的,凡有______发音器官的人都能说话,人通过说话表达意思、沟通思想,______感情,以协调人际关系,______社会交往,______人类文明和进步。
A.健康 交流 促使 推进 B.健全 交换 促使 推动 C.健康 交换 促进 推进 D.健全 交流 促进 推进
3.填写课文中的原句(3分)
(1)《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归结全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天净沙·秋思》中卒章显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你在课内外阅读中一定积累了不少名言、格言、警句,请以“勤奋”为内容写出两条,并注明出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呼后应的排比句。(2分)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犹如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分别阐述以下两个观点。(3分) ①阐述“我国农业是成功的”(不超过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精品文档
②阐述“必须限制人口增长”(不超过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56分)
(一)天净沙·秋思 (15分)
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小令描写的景物带有鲜明的特征。与“秋”、“夕阳”相照应的景物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8.“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美景与断肠人的愁情是否一致,请仔细品味,简述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在( )戌渔阳900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工。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9.(缺失)
10.解释加点词语。(4分)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次:________ 为天下唱 唱:________ 今或闻无罪 或:________ 会天大雨 会:________
1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边句子的大意。(4分)
①“失期,法皆斩”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起义的深刻历史背景。 B.“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是起义的直接原因 C.“死国可乎”表现出陈胜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语文精品文档
D.这段文字大意应概括为: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
(二)要做“一品百姓”(14分)
①古往今来,立志要做“一品大员”、“一品高官”、“一品浩命”的比比皆是,而立志要做“一品百姓”的却寥若晨星,但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却做了天下第一人。
②半个多世纪前,陶行知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出发,提出做人要做到“一品百姓”的口号。他毕生以此自勉勉人,“想老百姓,做老百姓,爱老百姓,学老百姓”,是光彩耀人,彪炳历史,比那些一品大员、一品高官、一品诰命都要高大得多的“一品百姓”。
③一品高官是官之极品,人臣顶尖,一人之下,万人之眩,要做“一品百姓”则是百姓之佼仪者,平民之精英,也居之不易。一品高官须靠乌纱、头衔、毫宅、美车来证实,“一品百姓”则体现在一流的德行、一流的襟怀、一流的爱心上。
④“一品百姓”虽居江湖之远,但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爱国不甘人后,救亡一马当先。“齐师伐我”,平民百姓A挺身而出,战于长勺,高瞻远瞩,指挥若定,大败齐师,留下千古美谈。陈嘉庚先生无位无爵,为支援抗战,不异毁家纾难,倾尽一生心血。( )
⑤“一品百姓”未必腰缠万贯,但却充满爱心,有博大襟怀,助人为乐,他们每每慷慨解囊,扶危救难,敢舍七尺之躯。B,一个医生,“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C,一个士兵,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陈观玉,沙头角的一个普通市民,几十年如一日,帮失学少年重返课堂,帮失足青年浪子回头,帮孤寡老人安度晚年,以赢弱之躯挥洒爱的甘露。( )
⑥“一品百姓”乐于奉献,敬业爱岗,放在哪里都会闪光。老模范张秉贵,“心里始终装着一团火”;石油工人D,“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房屋维修工徐虎,“一个辛苦,换来万家幸福”;公交车售票员李素丽,热情服务顾客,平凡工作一流贡献。( )
⑦《菜根谭》曰:“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卿相;仁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
人”。一品高官,只有那么三几个,苦熬一辈子的“仁失”也未必就能如愿腾达,搞不好还会沦为“有爵的乞人”,而一介平民,只要肯“种德施惠”,便能成“一品百姓”,便是无位的卿相,且不受年龄地域时间数量的限制,多多益善。因而,与其打破头挤着去做“一品高官”,不如立志做“一品百姓”更有益于社会。试想倘若一个社会到处可见助人为称、敬业爱岗、爱国爱民的“一品百姓”,人人都是种德施惠,“捧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位的卿相”,这不就成了人们世代向往的人间天堂吗?
13.在文中标有序号的横线上依次填入所举事例的人名。(2分)
A处_________ B处_________ C处_________ D处_________
14.从下列句子中选择恰当的填入学、5、6段末的( )内,依段意完整,并且上下段贯通。(将句子序号填入下面横线上(3分)
A.他们也是“一品百姓”。 B.他们都是“一品百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