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共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5 3:35: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家庭和幼儿园合作共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有两个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家庭和幼儿园。这两大方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的。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水平的家园共育既可确保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又可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基于此,本文从幼儿园家园共育的问题入手,来论述通过对幼儿园家园合作存在问题的现状分析,通过对外国家园共育的思考和启示,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真正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协调发展。

[关键词]:家园合作共育 现状 策略 一、家庭和幼儿园共育的内涵与意义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单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结合才能取得充分的成效”。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幼儿的成长,幼儿教育无疑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石。因此,作为影响幼儿的两大主体——家庭与幼儿园,必须将两者进行有机地结合。一方面,实施家园合作教育不仅能促进幼儿教师不断学习与改进,进一步充实有关幼儿发展与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另一方面,实施家园合作教育还有利于资源共享,可以把家长的一些反馈信息、一些好的教育方法与其它家长共同分享,使更多家长从中获益。 研究家园合作不是二者选一,而是需要综合考虑二者的优点及长处,摒弃二者的缺点,扬长避短。把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紧密结合,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和提升幼儿的素质。本论文在结合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家园合作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此来提高实践中家园合作教育的有效性。

家园合作,《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其解释为:“为了共同的目的在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而我国社会学家认为,合作是“人们在从事某一项工作时的联合行动”,合作是社会活动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对对方均有好处、利益的共同目标,大家彼此相互配合、协助的一种行为活动。美国教育家指出,合作是“通过共同努力达到共同的目标,在合作性活动中,个人追求的既是有利于他自己,也是有利于其他组员的结果,是一种双赢的活动。”美国学前教育专家认为,合作是“一起工作,帮助别人”,“合作”则是强调人

们为最大限度地获得各自利益,最低限度地控制共同的花费而共同活动。“合作”的双方或多方地位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马忠虎教授认为,家校合作实质上是联系着对学生有直接影响的两大社会主体,即学校和家庭,学生离不开这两个主要环境,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支持,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来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健康的发展。马忠虎教授还强调,家庭和学校两者密不可分。一方面,学生家长可以定期去学校进行教育子女的相关培训和来自学校的指导,另一方面,学校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必须得到来自家庭的理解和支持。这种观点清楚地阐明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综上所述,研究者将家园合作归纳为:家庭和幼儿园作为直接影响孩子的两大主体,两者应共同促进孩子的和谐发展,两者应当积极地相互了解、理解与支持,通过幼儿园这一中介将家长与教师联系起来,进而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机地结合。在这过程中,特别是幼儿家长的参与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此外,作为专业性较强的教育机构幼儿园和具有专业知识的幼儿教师更懂得此阶段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掌握了科学、系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可以给家长一些宝贵的意见。与此同时,由于家长和孩子之间特殊的血缘关系直接决定了家庭在孩子成长教育过程中不可磨灭的作用,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关系使得家庭教育拥有其他无法被超越的优势,奠定了这种教育更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针对性,其教育形式和方法灵活多变,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因此,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不可偏废其一,而是将两者很好地结合,即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应当充分发挥各自独特的优势和长处,利用自身所具备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作用,两者达成一致,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当前幼儿家园共育的现状调查

本文通过问卷法对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观念、态度、家园合作双方的角色定位、教师对家园合作有效沟通方式的看法等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家园共育的现状。

表1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观念态度表

内容 共同 需要 教育 资源 参与 活动 选项1 3.4 (不同意) 21.6 (不同意) 47.5 (不) 选项2 7.4 (说不上) 15.7 (说不上) 9.8 (很少) 选项3 65.2 (同意) 37.3 (同意) 31.9 (较经常) 选项4 22.1 (很同意) 23.5 (很同意) 8.8 (经常) 参与 负担 情感 交流

10.3 (是) 1.5 (不重要) 14.2 (的确是) 5.9 (说不上) 10.8 (不太是) 23.0 (较重要) 62.7 (不是) 67.6 (很重要) ( 一)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态度差异较大

对收回的 98% 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 见表 1) ,有四成以上家长认为广泛而深入参与幼儿园教育是家长的一种负担; 许多家长对“家长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应充分挖掘”、“家园合作中处于领导地位”的观点持否定态度; 近七成的家长认为有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权利; 有六成的家长认为参与幼儿园教育很有意义,愿意经常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态度参差不齐。

( 二) 家长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够准确,教师与家长对教育孩子的责任认知差异较大

图1家园合作家长与教师的角色定位

图 1 显示,66. 8% 的家长认为自己和教师是“教育孩子的合作伙伴”,此外分别有17. 2% 和 13. 8%的家长认为双方扮演的是“普通家长的角色”和“信息交换者的角色”,81. 2% 的教师认为自己和家长是教育孩子的“合作伙伴”,也有少部分教师( 18. 8% )认为自己所扮演的是“信息交换者”的角色。综上,绝大多数教师和家长都将对方视为教育孩子的合作伙伴。但部分家长和教师对自身在家园合作中的角色还有着不正确认识。

在调查中研究者还发现,教师和家长对双方在幼儿教育中所承担的责任的认识有所差异: 大多数家长( 82. 35% ) 认为应由教师负主要责任,这一方面反映出家长对教师的信任,但也不能排除家长把幼儿教育的问题全部推给幼儿园; 而幼儿教师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家长主要”。这也说明了幼儿教师把家长的作用看得更重了。

( 三) 双方在家园沟通的有效形式上存在差异

表 2 教师对家园合作有效沟通方式的意见

电话 形式 人数 排序 形式 交流 人数 排序

从表 2 可以看出,教师和家长都认为面谈或约谈、家长会是有效的沟通形式。但是 46. 6% 的家长认为家园联系手册是有效的沟通形式,而这种沟通形式只得到 7. 4% 教师的认可。

三、影响家园合作质量的主要原因

从以上一些数据可以看出,当今社会许多幼儿园都十分注意探索家园合作共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也取得了许多成果。如建立家长学校、成立家委会、开放家长参观日,让家长来园参观或与幼儿一起活动,利用家访或家园联系栏(簿)等形式相互交流情况。然而,从总体上看,家园合作多流于形式,实质性的教育效果有限,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家园合作不够深入,多停留在表面,很少配合课程深入到幼儿园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二是家园合作不够密切,两者常常脱节。家园活动很少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也就很难产生有针对性的实际效果。仔细分析,影响家园合作质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长期以来,幼儿园和家长都习惯地认为幼儿教育就是幼儿园教育。既然幼儿园包办了幼儿教育,家长工作自然而然表现为以幼儿园为中心,家园合作由此容易出现表面化、形式化、走过场等弊端,反映出幼儿园与家长教育观念的陈旧和落后。

二是一些幼儿园认为家庭教育不过是幼儿园教育的延续,把家长看成是幼儿园教育的对象,是延续幼儿园教育的工具。因此,幼儿园想到的只是单方面的做家长工作,并认为家长工作的目的仅仅是教育家长,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完成教学计划,而较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在被动的地位,反映出幼儿园对家长工作目的的认识不到位。

85 7 邮件 79 9 63 11 家长会 或短信 129 1 接送时 100 5 电子 家访 活动 80 8 论坛 110 3 30 12 手册 89 6 园地 109 4 亲子 约谈 120 2 网络 其他 活动日 78 10 家园联系家长 面谈或 家长

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共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3fgq0wutq38gut0xsx29kcek7hm3l01437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