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点:①矿质元素除了根部吸收后,还可以通过叶片吸收和离子交换的方式吸收矿物质。 ②水分还可以通过跨膜途径在根部被吸收。 12.细胞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异同?
关系:水分在通过集流作用吸收时,会同时运输少量的离子和小溶质调节渗透势。 相同点:①都可以通过扩散的方式来吸收。②都可以经过通道来吸收。 不通电:①水分可以通过集流的方式来吸收。 ②水分经过的是水通道,矿质元素经过的是离子通道。 ③矿质元素还可以通过载体、离子泵和胞饮的形式来运输。 13.自然界或栽种作物过程中,叶子出现红色,为什么?
? 缺少氮元素:氮元素少时,用于形成氨基酸的糖类也减少,余下的较多的糖类形成了较
多的花色素苷,故呈红色。
? 缺少磷元素:磷元素会影响糖类的运输过程,当磷元素缺少时,阻碍了糖分的运输,使
得叶片积累了大量的糖分,有利于花色素苷的形成。 ? 缺少了硫元素:缺少硫元素会有利于花色素苷的积累。
? 自然界中的红叶:秋季降温时,植物体内会积累较多的糖分以适应寒冷,体内的可溶性
糖分增多,形成了较多的花色素苷。 14.植株矮小,可能是什么原因?
? 缺氮:氮元素是合成多种生命物质所需的必要元素。
? 缺磷:缺少磷元素时,蛋白质的合成受阻,新细胞质和新细胞核形成较少,影响细胞分
裂,生长缓慢,植株矮小。
? 缺硫:硫元素是某些蛋白质或生物素、酸类的重要组成物质。 ? 缺锌:锌元素是叶绿素合成所需,生长素合成所需,且是酶的活化剂。 ? 缺水:水参与了植物体内大多数的反应。
15.引起嫩叶发黄和老叶发黄的分别是什么元素?请列表说明。 ? 引起嫩叶发黄的:S Fe,两者都不能从老叶移动到嫩叶。
? 引起老叶发黄的:K N Mg Mo,以上元素都可以从老叶移动到嫩叶。
? Mn既可以引起嫩叶发黄,也可以引起老叶发黄,依植物的种类和生长速率而定。 16.叶子变黄可能是那些因素引起的?请分析并提出证明的方法。
? 缺乏下列矿质元素:N Mg F Mn Cu Zn。证明方法是:溶液培养法或砂基培养法。 分析:N和Mg是组成叶绿素的成分,其他元素可能是叶绿素形成过程中某些酶的活化剂,在叶绿素形成过程中起间接作用。
? 光照的强度:光线过弱,会不利于叶绿素的生物合成,使叶色变黄。
证明及分析:在同等的正常条件下培养两份植株,之后一份植株维持原状培养,另一份放置在光线较弱的条件下培养。比较两份植株,哪一份首先出现叶色变黄的现象。
? 温度的影响:温度可影响酶的活性,在叶绿素的合成过程中,有大量的酶的参与,因此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从而影响了叶色。
证明及分析:在同等正常的条件下,培养三份植株,之后其中的一份维持原状培养,一份放置在低温下培养,另一份放置在高温条件下培养。比较三份植株变黄的时间。
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1.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碳反应是在细胞的哪些部位进行的?为什么? 答:光反应在类囊体膜(光合膜)上进行的,碳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的。
原因:光反应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的,是由光引起的光化学反应,类囊体膜是光合膜,为光反应提供了光的条件;碳反应是在暗处或光处都能进行的,由若干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基质中有大量的碳反应需要的酶。
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ATP和NADPH是如何形成的?又是怎样被利用的? 答:形成过程是在光反应的过程中。
? 非循环电子传递形成了NADPH:PSII和PSI共同受光的激发,串联起来推动电子传递,
从水中夺电子并将电子最终传递给NADP+,产生氧气和NADPH,是开放式的通路。 ? 循环光和磷酸化形成了ATP:PSI产生的电子经过一些传递体传递后,伴随形成腔内外
H浓度差,只引起ATP的形成。
? 非循环光和磷酸化时两者都可以形成:放氧复合体处水裂解后,吧H释放到类囊体腔
内,把电子传递给PSII,电子在光和电子传递链中传递时,伴随着类囊体外侧的H转
移到腔内,由此形成了跨膜的H浓度差,引起ATP的形成;与此同时把电子传递到PSI,进一步提高了能位,形成NADPH,此外,放出氧气。是开放的通路。 利用的过程是在碳反应的过程中进行的。
C3途径:甘油酸-3-磷酸被ATP磷酸化,在甘油酸-3-磷酸激酶催化下,形成甘油酸-1,3-二磷酸,然后在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作用下被NADPH还原,形成甘油醛-3-磷酸。
C4途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草酰乙酸经过NADP-苹果酸脱氢酶作用,被还原为苹果酸。C4酸脱羧形成的C3酸再运回叶肉细胞,在叶绿体中,经丙酮酸磷酸双激酶催化和ATP作用,生成CO2受体PEP,使反应循环进行。 3.试比较PSI和PSII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PSII 位于类囊体的堆叠区,颗粒较大 由12种不同的多肽组成 反应中心色素最大吸收波长680nm 水光解,释放氧气 含有LHCII 4.光和作用的氧气是怎样产生的?
答:水裂解放氧是水在光照下经过PSII的放氧复合体作用,释放氧气,产生电子,释放质子到类囊体腔内。放氧复合体位于PSII类囊体膜腔表面。当PSII反应中心色素P680受激发后,把电子传递到脱镁叶绿色。脱镁叶绿素就是原初电子受体,而Tyr是原初电子供体。失去电子的Tyr又通过锰簇从水分子中获得电子,使水分子裂解,同时放出氧气和质子。 6.光合作用的碳同化有哪些途径?试述水稻、玉米、菠萝的光合碳同化途径有什么不同? 答:有三种途径C3途径、C4途径和景天酸代谢途径。 水稻为C3途径;玉米为C4途径;菠萝为CAM。 植物种类 固定酶 C3 温带植物 Rubisco C4 热带植物 PEPcase/Rubisco CAM 干旱植物 PEPcase/Rubisco PSI 位于类囊体非堆叠区,颗粒小 由11种蛋白组成 反应中心色素最大吸收波长700nm 将电子从PC传递给Fd 含有LHCI CO2受体 初产物 RUBP PGA RUBP/PEP OAA RUBP/PEP OAA 7.一般来说,C4植物比C3植物的光合产量要高,试从它们各自的光合特征以及生理特征比较分析。
叶片结构 叶绿素a/b CO2固定酶 CO2固定途径 最初CO2接受体 光合速率 CO2补偿点 饱和光强 光合最适温度 羧化酶对CO2亲和力 光呼吸 C3 无花环结构,只有一种叶绿体 2.8+-0.4 Rubisco 卡尔文循环 RUBP 低 高 全日照1/2 低 低 高 C4 有花环结构,两种叶绿体 3.9+-0.6 PEPcase/Rubisco C4途径和卡尔文循环 PEP 高 低 无 高 高,远远大于C3 低 总体的结论是,C4植物的光合效率大于C3植物的光合效率。 8.从光呼吸的代谢途径来看,光呼吸有什么意义?
光呼吸的途径:在叶绿体内,光照条件下,Rubisco把RUBP氧化成乙醇酸磷酸,之后在磷酸酶作用下,脱去磷酸产生乙醇酸;在过氧化物酶体内,乙醇酸氧化为乙醛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变为洋气,乙醛酸形成甘氨酸;在线粒体内,甘氨酸变成丝氨酸;过氧化物酶体内形成羟基丙酮酸,最终成为甘油酸;在叶绿体内,产生甘油-3-磷酸,参与卡尔文循环。 ? 在干旱和高辐射期间,气孔关闭,CO2不能进入,会导致光抑制。光呼吸会释放CO2,
消耗多余的能量,对光合器官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产生光抑制。 ? 在有氧条件下,通过光呼吸可以回收75%的碳,避免损失过多。 ? 有利于氮的代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