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中考试题(人教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31 7:15:1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此诗为诗人归隐后的作品。 ②南斗:指天空中的南天斗宿。 ③生事且弥漫:人生世事如溪水边弥漫的烟雾。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中描写了诗人春花月夜泛舟溪上所见的幽美景色。 B.诗中“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诗题中的“春”。 C.诗句“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 D.诗句“愿为持竿叟”表明作者热爱若耶溪的山水,追慕幽意人生的态度。 8.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句“此去随所偶”与《与朱元思书》中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诗人随遇而安的闲适心情。

B.“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一联运用对偶修辞,写出泛舟时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

C.全诗紧扣“泛”字进行景物描写,移步换景,富有动势。

D.这首诗风格清幽激越,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意境。 【答案】7.C(2分) 8.D(2分)

【2013年山东省潍坊市】四(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5分)

即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2.“鸣”“吠”两词在全诗写景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13.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12.以动衬静,突出表现了山村宁静安必谧的生活景象。(2分,手法1分,作用1分)

13.运用了世外桃源(桃花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静谧闲适生活的赞美(向往)。(3分,典故1分,“源”写成“园”不得分;情感2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原文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37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

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唱经礼佛的地方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欢悦,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万物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主旨

诗人欣赏这禅院与世隔绝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拔脱俗的神秘境界。

◎理解填空(共3小题) 【2015年云南省昆明市】

1.万物的声音常常牵动诗人的情思,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下“ , ”的诗句,以声衬静,表现出环境的清幽和内心的宁静

【2015年浙江省台州市】

2.诵读经典诗文,可以修身养性。读一读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 ”启迪我们在水光山色之间净化心灵,保持本真。

【2015年贵州省黔南州】

3.“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环境描写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寄意的载体。徜徉于文学海洋,情景交融的佳句比比皆是: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 。”则表现美学中的曲折美、层次美。

【答案】1.万籁此俱寂 但余钟磬音 2.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直击中考(共2份)

【201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古诗阅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8.诗的颔联、颈联写出了环境 、 的特点,“空人心”的意思是指禅院的景色使人内心 。(3分)

9.诗的尾联动静关系处理得很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

【答案】8.(3分 )宁静,幽美(突出“静”和“美”之意即可),杂念顿消(纯净、安然,意思对即可)

9.(2分)“静”是指“万籁俱寂”,“动”是指“钟磬音”,用钟磬音的悠扬不绝衬托环境的幽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意思对即可)

【201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二(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3分)

7.尾联中“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3分)

【答案】6.(3分)“悦”和“空”两字是此联诗的诗眼(核心),山光使鸟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涤除(1分)。“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1分);“空”既写出了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更表达出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1分)

7.(3分)不矛盾。(1分)这里采用了以声衬静(以动衬静、以动写静、衬托)的表现手法(1分)。周围一片寂静,只有袅袅的钟磬音,和作者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相吻合。(1分)(观点1分,表现手法1分,分析1分。只有观点,没有分析不得分;若答矛盾,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拓展阅读(共3份)

【2015年江苏省南通市】(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6分)

天平山中 [明]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①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①楝(liàn):楝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6.请发挥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3分)

7.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3分)

【答案】6.在绵绵春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树树金黄色的枇杷。(3分)

39

7.“送”字是拟人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回家路上“莺啼”相伴的情景;(1分)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1分)

【2012年浙江省湖州市】三(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5-16题。(4分)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

姜夔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诗人 。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15.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

16.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2分)

【答案】三、古诗文阅读(20分) (一)(4分)

15.向往自然,追求宁静(或“闲适”“愉悦”“沉静”等)。(2分,意思对即可。) 16.展现了静谧怡人的湖上夜景:一叶扁舟窗外过,轻快迅捷,微波轻漾,芦苇随之摇曳。(2分,意思对即可。)

【2012年山东省济宁市】二(一)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6.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表达了诗中“山客”怎样的心境?

【答案】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6.绘形绘色,诗中有画(突出色彩的描写);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闲适恬静。 评分:共3分。前一问2分,后一问1分。意思对即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原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0

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中考试题(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3uhp86s4v3pebe0io3703gjy5zcvb00ls8_1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