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一版)曲目讲解第九级(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6 3:42:5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一版)曲目讲解第九级(上)

周铭孙

第九级一共有四项内容。在乐曲分组上和第八级是一样的,也是分为“基本练习”、“技巧性练习曲”、“巴洛克—古典风格乐曲”和“浪漫---近现代风格乐曲”四项内容。根据过去的经验表明,有一部分老师、家长在让学生参加考级时,会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其实这对学生以后的长远进步是不利的。为了防止这些盲目追高的情况出现,对多数乐曲需提出一定的速度要求以保证音乐的正确表现,因此,在这些乐曲上都有速度标记。比如:每分钟112至132拍的意思是这个曲子最好能达到每分钟132拍,退一步说,至少也要达到每分钟112拍的速度,如果达不到“112”就不能合格了,因为,如果再慢的话,音乐性质就不对了。另外,从级别的标准来说,如果弹奏的时候达不到最低速度的话,就正好说明你还没有达到九级这个标准,而应该衡量并选择相对低一些的级别去参加考试为好。

第一项内容是基本练习

第九级的基本练习一共有六组,其调性分组与第七级完全一样,包括了C大调以及从一个升号到五个升号的大小调音阶和琶音,是C大调加上五组“升号调”,一共六组,统称“升号调”。

和第七级、第八级相比,第九级和第十级取消了属七和弦琶音和减七和弦琶音,但音阶和琶音扩展为同向和反向的结合以及增加了两只手四个音大和弦的练习。在弹奏同向反向音阶和琶音之前,可以找一下规律:音阶和琶音的跨度是四个八度,上行的前两个八度是同向,到中间时双手开始 反向,回中间后,两只手再同向上行两个八度,从高点下来两个八度到中间之后,反向两个八度,回到中间之后再共同向下行。找到规律后就不会太难了。希望大家在准备第九级的阶段中,都把同向与反向练得非常熟练。

另外,第九级、第十级和第一级、第二级有相呼应之处,是增加了主和弦的考核。第一级、二级时曾练过小和弦;到第九级、十级就该练大和弦了。因为在高的级别中会遇到较多大和弦类的技术,在基本练习中练了主要的大和弦,知道基本的弹奏方法,对作品的演奏会有很大的好处。

大和弦的弹奏方法和要领与演奏小和弦在主要方面是一样的。弹奏时身体要挺拔,上身可略前倾,以协调使用身体的力量。全身和全手臂的力量都要协调用到,手指在弹奏的瞬间可以“抓”一下,把四个音同时抓到一起,使之声音集中。由于弹和弦的时候下键很快,给了键盘一个作用力,键盘也就有一个反作用力,传回手臂,因此,在和弦发生的同时,手肘要略放开一点儿,以释放反作用力,使声音具有弹性。在这个瞬间肘关节往外的动作,开始练习时可以夸张一些,以体会力量的通畅和反作用力的释放,等熟练以后就要使动作逐步简练和自然,只需要保留很小的手肘动作,起到减震作用即可。因为弹和弦时,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是把反作用力,压回键盘,造成声音没有弹性而发不出来;也有学生把反作用力顶回肩膀,既难看且声音难听。另外,弹和弦时,手不要离键过远过高,触键的位置要靠近键盘一点儿为好,尤其手不是特别大的学生,靠近键盘一点儿弹比较牢靠,过高容易出现敲击的动作和声音。除了弹奏和弦的要领以外,指法也要很清楚,1、2、5指以外的音用3指还是4指,要根据音的距离而定。同时,此时暂不用的手指不要碰键,不出杂音,音响才能比较干净。

需注意的是,九级的音阶和琶音在最低速度要求上比前面的级别提高了,是每分钟120拍而且所有音阶和琶音都是用十六分音符写成,要同速弹奏。在考试

的时候,不能低于这个速度。而且如果能力允许,只要弹奏得均匀、流畅,那么快于这个速度是可以的。

主和弦是用二分音符写成,每音两拍,可用相同的速度弹奏。 第二项内容是技巧性练习曲 一共三首,自选一首。 第一首《练习曲》莫谢莱斯曲

莫谢莱斯(Lgnaz Moscheles,1794---1870)比贝多芬晚出生24年,基本可算是同期的一个著名钢琴家。他创作过很多练习曲,但国内没有整集出版过,不过在一些练习曲合集和考级曲目中也选用了他一些有名的练习曲。从中可以看到,很多练习曲写得很好,音乐性很强。现在这首练习曲就是选自他的《钢琴练习曲24首》(Op.70)中的第十首,是一首分解和弦式的练习曲,乐谱上有一个速度的要求:附点四分音符=92----100,这个速度是很快的,要求至少每分钟弹552个十六分音符,因此对手指及流畅度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这首练习曲是12\\8拍的,但在弹奏时大多数地方要感觉每六个音作为一组,也就是每个小节四大拍来划分节奏,这样容易使练习曲的弹奏显得更为流畅,而且节奏的律动更为明显。

从技术上看,这首练习曲的开头,每组音是右手一个八度内的快速分解琶音,弹奏时,手腕一定要联动手臂进行左右的自如调解,把每一个手指送到弹奏最舒服的位置,也就是直对琴键的位置。这样的弹奏可以使音响较为平衡,音流更为流畅。尤其是4、5指担负着高音的任务,如果不把手指送到位的话,时间久了手容易疲劳,也不能达到非常连贯、流畅并突出高音的效果。

另外,这首练习曲可以适当的加上踏板以润色,但脚要放松,不能过深。关键是耳朵要仔细听,且不同的地方根据音乐浓淡、和声需要,踏板踩得深浅可有变化。开头的八个小节是f,声音较浓,踏板可以稍微多一些,用根据和声而变的音后踏板把左手的旋律连接好。可以看到开始处,左手的旋律基本是在其高音部分,大多数由大指奏出的,要有表情和乐句。后面的左手部分,根据旋律的走向和音区的变化,也是有语气和变化的。弹好了,会增添很多音乐趣味。

第1、3小节旋律的音区较之第2、4小节高,因此,第1、3小节可以把渐强和渐弱的走向弹得更加明显,而第2、4小节的前半部分,很多学生容易两拍用一个踏板,但是从和声分析来看,这里是一级和六级不同的和弦,不应该放在一个踏板中。所以,在左手保留的同一个八度音中,踏板要把不同的和声换干净。

从第9小节开始是左手的分解琶音,左手的4、5指担负着低音的任务,一样要用手腕主动调节把手指送到位。这里的力度记号已经变为p,虽然是使用和前八小节一样的根据和声而换的音后踏板,但音乐低音部分混响很大,需要踏板踩得少些、浅些,更多的应靠手指把左手连贯好,制造一个很轻很淡的背景。右手的主旋律是符干朝上的音符,要仔细把这些乐句刻画好,尤其到第10、12小节的渐强---sf---渐弱,要把渐强的幅度弹得足够大,情绪在sf的地方要充分倾诉出来。要把这样的强弱起伏弹好,前提便是在前面p的地方控制好左手的音量,而且不要太早渐强。

从第13小节开始是双手反向的分解琶音,也是由p开始逐渐强到ff并一直保持到第16小节最后的p以前。此处也是要注意手臂、手腕、手指的到位动作和踏板的及时更换。在第13小节的开端处,两只手的5指应快速、而敏锐地把六个音一组的第一个音点出来,配合节奏性踏板在弹的同时轻轻点一下,加强节奏的律动感。随着音响渐强,情绪的推进,手臂的分量可以逐渐加多,踏板也可以由浅变深、由短变长,并逐渐由点重音转换为较满意的踏板。

第16小节的最后一组音在前面近四个小节的渐强到ff后,突然变为p,且由右手单独奏出。第17小节的第二组音开始,出现了非常动人的、两只手呼应的旋律线条,右手的降b同音进行在左手的呼应和衬托下有了更明显的渐强后又渐弱的表情,弹奏时要把中间的声部弹得很轻,把两端旋律的强弱倾向弹清楚,并把每一句旋律的句尾解决弹得很委婉,好像一种无奈和叹息。

第21、22小节的左手出现了较长的旋律,乐谱上是用符干向上来标识的。弹奏时除了要把其突出并注意到谱上要求的渐强以外,还可以把右手每一组的高音都稍加强调,这里右手部分隐伏的下行旋律也是很美的。

从第23小节开始又出现了开头的旋律,情绪一样是比较激动的。不同的是这次的和声进行和前面不一样了,从第26小节的第三组音开始走到了c小调的主和弦。

接下来,第27小节至30小节的左手和第31小节至34小节的右手都是呼应着的两个句子,两个句子都是“两短一长”,弹奏时可以单独练一练和听一听,也是很有意思的。同时乐谱上的很多表情记号也要看清楚和做出来。

第35小节至38小节和前面第17小节至20小节已经进行过分析,是很连贯的一些小乐句。而第35小节旋律变为了敏捷而灵巧的跳音,力度又为pp,触键要很快,声音要轻而且很集中。因为这里的旋律间有很多的何止符,过多的踏板会使灵巧而敏锐的效果变浑,因此,除了两个音符的小连线之间可以加上一点儿踏板外,其他地方的踏板要十分简洁、十分小心。

第39、40小节是一种很淡、很轻、从高而下的效果,右手5指的高音要在踏板的润色下点出很透明的音色;对比 之下第41、42小节的声音就是更浓、更厚、更多感情的抒发了。(在第42小节的右手第三组音,谱上有一个错音要改。符干朝下的中央c音应该改为低二度的降b音)

第43小节开始右手有很好听的旋律,右手和左手的旋律进行是反向的,渐强到第三组第一个音后,又变为p.

随后,在两个小节的波浪式的表情起伏后,全曲在华丽、辉煌的双手分解琶音音流中奔放的结束。

第二首《音诗练习曲》(Op.22,No.2)沃伦豪普特曲

这是一首音乐非常舒展、流畅、具有浪漫气质的练习曲。音乐的进行带有叙事性,甚至可以感觉到有某种史诗性的波澜起伏。可以想象为好似在田野里迎风而行,和风扑面而来,树草起起伏伏、色彩时浓时淡??

技术上来说,是一首指技术的综合练习,在较快的速度下手指的位置有时密集、有时开张,还要保证均匀、流畅、强弱起伏,最好是能让情绪把音乐带动起来。

练习曲的开始,右手上行是琶音,下行是音阶。上行时要渐强,在最高音处自杀地亮出乐句的峰顶,下行时渐弱,情绪要舒缓下来。左手有六拍子的律动感,要注意到最后一个音上面有一个重音记号,这里有一种开张、舒展的感觉,好像一种期盼。

第3 小节到达了四小节中的一个小高点,所以,其最高音c4也要更加亮出来。第5小节至第8小节是前面四小节的一个延续,在前面的基础上有一些变化。左手在第5至6小节多了一个音,显得更具有开张感。和声方面也在第8小节的第四拍终止在升f小调。然而右手并没有停下来的感觉,而是紧接着进入了发展着的第三个段落。

第10至第11小节,第12至13小节和第14至15小节都是半音阶的上行。一般来说,随着音流的上行,要有一点渐强的推动,但是这里三次上行给人的感觉并不是一样的,不要都弹得一样。

第一次(第10至第11小节)是在A大调上,色彩比较明亮,要把渐强充分做好,左手的低音也给人积极流畅的感觉。在最后三拍时,右手下行,需有渐弱,以准备进入下一小句。

第二次(第12至13小节)的左手第一个和声就出现了升f小调的导音升e,也是明示了着这个句子的小调色彩,因此渐强的幅度不用像前面一个句子那么大,而且在小调的背景下,似乎包含着更多愁绪在其中,色彩相比前两小节可稍黯淡些。

第三次(第14至第15小节)也是在小调中,色彩可更淡一些,但比较起第二次的小调来可以发现,最后的一个低音停在了极不稳定的七级音上。因此,建议大家把这个句子的开头弹出小调的浓郁,之后渐弱,好像思绪飘向远方,在等待着去向何方。

第16小节开始豁然开朗,这里手指位置相当难,要在很快的速度下保持手指开张位置的弹奏正确,还要做出渐强渐弱。和前面相对密集的位置相比,这里的高音可以略为抬高一点手指来弹,声音会亮一些。与半音阶密集位置时的非常贴键有些区别。

在第19小节的第四拍,乐曲在前面多次起伏后,达到相对的高点,右手的g音,之后,这里要迅速的转换为pp,为后面的两次的半音阶上行做准备。

这两次半音阶的上行从乐谱上看基本上比较类似(除了中声部在每次结尾处有一些不同),但是也不要弹得太一样了,在第二次时渐强的幅度可以稍微小一点,可为更加突出紧接着出现的整首曲子的最高潮先作铺垫。

第23小节最后开始的几次模进,每串音的结尾都是短促的强音,是这首练习曲中很少出现的干脆和急促。注意踏板要按照乐谱,踩在每三拍的第一拍上,因为这些拍点上左手的和声和紧接着的右手上行琶音是一样的。四次琶音上行一浪高过一浪,音乐的性质也一次比一次更坚定。

到第25小节最后三拍达到最高点,右手的d3也由前面加上倚音而更加强了亮度,紧接着是减七琶音下行引出来的一串连接句,弹这个连接句时,节奏的律动要牢牢抓住,节奏要均匀不可摇晃。

第28小节再现,与开头的部分有七小节多的相同,直到第35小节最后一拍才有所不同。最后,第36至40小节一气呵成,渐强要做得非常尽兴。每三拍的第一个音,要把节奏点抓住,乐句的进行要弹出渐强的倾向。

最后的三个小节像一阵轻风飘向远方,PP的要求,效果很淡雅,结尾是一种淡出的效果,给人回味无穷。

这首练习曲很美,像一首诗,也像一阵风,诗意的基调掌握好了,整首曲子才能弹出意境,而不是仅仅手指的练习。

第三首《练习曲》(Op.72,No4)莫什科夫斯基曲

这首练习曲选自莫什科夫斯基的《15首技巧练习曲》(Op。72)中的第四首,是一首轻快的双音练习曲,其中从四度双音到八度双音都有。在第十级中,有一首是完全八度的练习曲,这首练习曲是为以后到第十级弹纯八度的一个准备和过渡。

这首练习曲开始右手是和弦,很多学生容易把和弦一个一个孤立地弹奏出来,这样就没有音乐性了。我们应该用长一些的乐句来把这些和弦组织起来,也

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一版)曲目讲解第九级(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3xle9y51h7yogl1iu3q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