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初三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1.默写
(1)_______________,匹马戍梁州。(《诉衷情》)
(2)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___________。(《竹枝词》) (4)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5)其余则熙熙而乐。_______________!(《捕蛇者说》)
【答案】 (1). (1)当年万里觅封侯 (2). (2)八百里分麾下炙 (3). (3)道是无晴却有晴 (4). (4)黄发垂髫 (5). (5)岂若无相邻之旦旦有是哉 【解析】
【详解】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麾”“炙”“髫”等字的书写。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 本首词中,作者用了“_________”“遣冯唐”“_________”三个典故。 3. 下列对本首词中“狂”内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狂”在外在。身着锦帽貂裘,手中左牵黄犬,右擎苍鹰。 B. “狂”在行为。率千骑“卷平冈”,“亲射虎”“射天狼”。 C. “狂”在姿态。尽兴“酒酣”,“胸胆开张”,不惧赞霜。 D. “狂”在志向。期盼着朝廷“遣冯唐”,早日能报效国家。 【答案】2. (1). 亲射虎 (2). 射天狼 3. B 【解析】 【2题详解】
本首词中,典故有三。其一:亲射虎,看孙郎:为“看孙郎,亲射虎”的倒句。孙郎:孙权。《三国
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这里以孙权喻太守。 其二:持节寺中,何日遣冯唐:是说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郎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的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太守。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欺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少了六个首级),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节:兵符,古代使节用以取信的凭证。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其三:射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主侵掠。《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比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3题详解】
B对本首词中“狂”内涵的分析不恰当。“亲射虎”“射天狼”是作者运用的典故,不是作者“狂”的行为。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岳阳楼记(节选)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 本文作者是_________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_________。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6. 联系全文,“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中“异”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 (1). 北宋 (2). 范仲淹
5. 我看那巴陵郡最美的景致,全集中在洞庭湖上。
6. 看到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或悲或喜两种。 【解析】 【4题详解】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范仲淹有关的文学常识。范仲淹是北宋朝代的文学家。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予”:我。“胜状”:最美的景致。 【6题详解】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异”是“不同”的意思,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点睛】译文: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包拯
①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
②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现,前守缘贡③,率取数十倍以遣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③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④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⑤曲直,吏不敢欺。
④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有删改)
[注释]①第:只管。②鬻:(yi)卖。③缘贡:趁着进贡的机会。④造:到,去。⑤陈:陈述。⑥峭直:严厉刚直⑦苟合:无原则的附和 7. 解释加点字
(1)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寻 .(2)以遣权贵 遣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9. 第③段中“吏不敢欺”中的“欺”有多重含义,具体是指①__________;②________
⑥
⑦
①
②
10. 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请结合选文分析原因。(写出三点即可) 如:断案神明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 【答案】7. (1). (1)不久 (2). (2)送给,赠送 8. 包拯不随便附和别人,不伪装言语和神色来取悦他人。 9. (1). ①对下不欺压百姓 (2). ②对上不欺瞒官员 10. ①执法公正;②为民做主;③为官清廉;④不徇私舞弊。 【解析】 【7题详解】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寻”根据语境,应译为“不久”,在《桃花源记》中有相同的意思(寻向所志)。“遗”意为“给予”,在此句中可译为“馈赠”。 【8题详解】
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苟合”“伪”“辞色”等。“伪”是伪装的意思,“辞色”是言语和脸色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9题详解】
题干要求答出第③段中“吏不敢欺”中的“欺”的多重含义。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结合“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等句分析,包拯对下不欺压百姓,对上不欺瞒官员。 【10题详解】
“青天”是对包拯的赞誉,从文中可知,包拯不仅断案如神,如第一段中的事情,而且为人刚强坚毅“恶吏苛刻,务敦厚”。他还严格要求自己,为官清正廉洁,如第二段中事情。由此我们可知,“青天”既指包拯为官清廉,更指他为民做主、执法严明。老百姓以“青天”称之,表达了百姓对他的敬仰(赞美)之情。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