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流>>教案
建始一中 XXX
一、教学内容与说明 1.教学内容
全球气压带的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全球风带的风向特点及分布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及原因。
2.地位与作用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及季节移动的教学,是本专题的核心内容,也是下一节教学内容“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的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找出全球气压带的分布规律,了解全球气压带的形成原因;辨别各风带的风向特点,说出风向的分布规律;能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原因。
2.通过阅读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等示意图或演示FLASH,学会观察,思考并总结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提高读图识图和表述能力。
3、培养积极思考、仔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名称及分布规律,移动规律。
2.难点:全球气压带的成因;风带的风向特点及形成原因;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氟氯烃为何主要产生于北半球,却在南极上空密度最大?
日本核辐射产生于日本,为何我国大多数省份都能在空气中检测到极微量元素? 这是因为大气运动,因为风将其带来的,吹来的。 过渡:为何大气会运动?能量来自?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表冷热不均。抽问。前面我们学过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他们都是小范围的热力环流。那么我们放宽眼界,在更大的范围,全球来看,全球各个纬度的地方得到的太阳辐射能有没有差异,有没有冷热不均?那么是否存在热力因素引起的空气环流呢?思考。那么他又是如何体现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内容——大气环流。 讲授:
预习两分钟
一、大气环流
1、 定义 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2、 意义 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分和热量分布,
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形成。 二、大气环流的形成
过渡:大气环流是热力环流的一种表现形式,那么既然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表冷热不均,那么引起大气环流的原因就是太阳辐射引起的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不均。 热力环流里面既有垂直方向上的运动,也有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其中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是受地表冷热不均影响,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即风也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影响。
所以全球性的大气运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运动,影响它的因素很多,比如地表性质多样,有海洋有陆地,彼此升温降温的速度快慢有差异。比如大气做水平运动时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之外,还会受因为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还有因为太阳直射点来回移动,相同地方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在一年内也有差异,大气运动也有差异。
为了方便研究,我们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理论到实际,来逐步学习大气环流的形成。
1、 单圈环流单圈闭合环流
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地球不运动,不自转也不公转。
思考假设的含义:无海陆高低之分;地球不自转、太阳始终直射赤道。大气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A组导学内容
1.赤道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上是上升还是下沉?极地垂直方向上空气的运动状况又如何呢?
2.赤道与极地之间的近地面,空气在水平方向是由赤道向极地运动,还是由极地向赤道运动?
3.极地和赤道近地面气压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投影演示,相互间合作学习完成A组导学内容。 B组导学内容
1.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最终的运动方向是什么?为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合作学习。 讲述:赤道高空北流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于北纬30°附近高空偏转为西风,之后,大气运动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合作学习,完成B组导学内容中的2~3题。 2.赤道高空的北流空气不断地流到北纬30°附近高空堆积起来,导致北纬30°附近高空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会如何运动?使得近地面气压升高还是降低?
3.北纬30°附近的近地面空气分流、偏转后的风向?学生仔细观察,合作学习。 讲述:北纬30°附近被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附近~北纬30°附近的近地面
东北风风向常年不变,就好像一个人很守信用,因此,这个纬度带被命名为东北信风带。至此形成了低纬环流。而北纬30°附近~北纬60°附近近地面被命名为中纬西风带。 讲述:北纬60°(极地)附近近地面被命名为极地东风带。
4.自北纬30°附近北流的空气与自极地南流的空气相比较,热力性质是否一致?有何差异?相遇后两种空气的运动状况有何不同?由此造成北纬60°附近近地面气压较周围低还是高?思考、讨论。
讲述:北纬60°附近近地面被命名为副极地低压带。
5.北半球形成了几圈环流?南半球是否会形成同样的环流? C组导学内容
1.全球近地面共分为几个气压带、几个风带?
2.全球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是否有规律可循?思考、讨论,从而找出分布规律:南北对称、相间分布。
(设问)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 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大气运动所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气压带是由动力原因形成的。
1、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机制有何差异?(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
2、高气压控制下的天气与低气压控制下的天气相同吗? 归纳:掌握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方法
过渡: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纬度位置是否是固定不变的呢?让我们把假设情境进一步接近实际情况来设定。
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思考假设的含义:考虑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 D组导学内容
总结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的规律。
板书:二、形成高低纬度间冷热不均--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前提是地球表面性质均一,但是地表是不均匀的,所以实际上的大气环流要复杂的多,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
2.4全球性大气环流
一、定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二、形成
高低纬度间冷热不均──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练习设计: 作业布置:《中华一题》第20页10-14、24、《地理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1、大气环流概念、意义 2、单圈环流 3、三圈环流
4、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教学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