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最新《窦娥冤》导学案(学生与教师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12:36: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C.枷纽(拘束) 天道(规律) 生埋怨(深深地) D.笑科(动作) 哥哥行(行走) 着做公的(命令) 9.下列关于元杂剧的术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外,外末的简称,扮演青年男子;净,俗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 B.科,指示角色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 C.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均是曲牌名。 D.折,相当于现代的“幕”,所有的杂剧都只能是四折。 10、关于元杂剧的一些分析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话剧一幕,是戏剧故事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

B、元杂剧中的说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用以展开剧情和揭示人物性格冲突。白,有散文,也有韵文。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的舞台程式和武打、舞蹈。

C、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还有净、丑、杂等。

D、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杂剧规定,每一拆戏,唱词一套曲子,每支曲子用一个宫调。 11.下列成语典故和传说中的相关的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望帝啼鹃 ②苌弘化碧 ③六月飞霜 ④亢旱三年 A.①邹衍 ②苌弘 ③燕惠王一 ④东海孝妇 B.①邹衍 ②庄周 ③燕惠王 ④窦娥 C.①杜宇 ②苌弘 ③邹衍 ④东海孝妇 D.①杜宇 ②庄周 ③邹衍 ④窦娥 12、对文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析不当的是( )

A、“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两个典故都与“血”有关,紧承第一桩誓愿而用。苌弘、望帝都是无罪被冤被杀的人,作者借此表现窦娥至死不屈的坚强性格。

B、“六月飞霜”“东海孝妇”两个典故都是说人间奇冤感天动地,配合窦娥的第二、三两桩誓愿而用,说明窦娥蒙受了冲天冤情,同时驳斥了监斩官的话。

C、前两个典故写人间怨恨,后两个典故写天地震怒:一个当时应验,一个后来应验。四个典故,内容层层递进,意义由轻而重。

D、四个典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而且表现了窦娥的性格。同时紧紧扣住“感天”“动地”“窦娥冤”这个题目的意思。

13、对窦娥的三桩誓愿,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手法,表达当时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愿望。 B. 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反映人民群众惩治邪恶,保护善良的心理需求。 C.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只能靠鬼神来解决他们认为无法解决的矛盾。 D. 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面对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只能从超凡世界去寻求出路。 14.填空。

(1)关汉卿,号己斋叟, 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 、 、 、 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 、____ 、《望江亭》、《单刀会》等。

(2)元杂剧一般是一本 演一完整的故事,每折限用 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角色有 、 、 、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 ,女主角称 。剧本由 、 、 三部分构成。

(3)默写【滚绣球】: ,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 !天也,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 朝天子〃秋夜客怀 周德清(元)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①“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有什么作用?

- 5 -

②试分析“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的妙处。

16、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作题。

“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1)翻译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

①我老,久累丁壮,奈何? 翻译: ②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翻译: ③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

翻译: (2)试简要分析《汉书》中“东海孝妇”和《窦娥冤》中的“窦娥冤”两者人物形象有何区别?

《窦娥冤》导学案

(教师版)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元杂剧作家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位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详。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其中有几种是否为关汉卿所作尚有争议;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2、关于元杂剧

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特点明显,体制严格,是一种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且有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和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配角有副净,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

- 6 -

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注:本学案“拓展阅读”可查阅“宫调”知识)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有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④题目正名:元杂剧结尾有“题目正名”,用两句或四句对偶句总结全剧内容,交待剧名。它不是情节的组成部分,其功能在于广告宣传,可能在演出结束时由演员在下场前念出和写于戏报上。一般取末句作为剧的全名,取末句中最能代表戏剧内容的几个字作为剧的简名。如《窦娥冤》的全剧(即第四折)结尾的“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秉鉴持衡廉访法”是题目,末句“感天动地窦娥冤”是正名,末句最后三字“窦娥冤”即简名。

3、“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 白朴《墙头马上》

4、中国古典十大悲剧

《窦娥冤》——(元)关汉卿 《赵氏孤儿》——(元)纪君祥 《精忠旗》——(明)冯梦龙 《清忠谱》——(清)李玉 《桃花扇》——(清)孔尚任 《汉宫秋》——(元)马致远 《琵琶记》——(明)高则诚 《娇红记》——(明)孟称舜 《长生殿》——(清)洪升 《雷锋塔》——(清)芳成培 5、中国古典十大喜剧

《救风尘》——(元)关汉卿 《西厢记》——(元)王实甫 《看钱奴》——(元)郑延玉 《中山狼》——(明)康海 《墙头马上》——(元)白朴 《李逵负荆》——(元)康进之 《幽闺记》——(元)施君美 《绿牡丹》——(明)吴炳 《玉簪记》——(明)高濂 《风筝误》——(清)李渔 二、字词过关

1、给下面的字注准确的读音:

楔子(xiē) 盗跖(zhí) 嗟怨(jiē) 前合后偃(yǎn) 亲眷(juàn) 斟酌(zhēn)罪愆(qiān) 衔冤(xián)湛湛青天(zhàn) 杳(yǎo)无音信 浣纱(huàn) 错勘(kān) 亢旱(kànɡ) 鳏寡孤独(ɡuān) 甘霖(lín) 田畴(chóu) 埋怨(mán)尸骸(hǎi)哥哥行(hánɡ) 古陌(mò)荒阡(qiān) 当垆(lú) 孛( bó)老 蓦(mò)过 隅(yú)头

绣闼(tà) 撚(niǎn)断 祗(zhī侯 桃杌(wù) 苌(cháng)弘化碧 2、解释加点词语: ①怎不将天地也生(甚、深)埋怨 . ②不提防遭刑宪(刑法,刑律) ..

③错勘(分辨、判断)贤愚枉(徒然)作天 .. 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咱”相当于“吧”) . ⑤我窦娥向哥哥行(这里、那里)有句言 .

⑥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烧)些纸钱 . ⑦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荐”意为“祭,超度亡灵”) . ⑧官吏每(“每”同“们”)无心正法 .

⑨断送(“断送”意为“发送,指殡葬”)出古陌荒阡 .. ⑩兀的(这)不是我媳妇儿 ..

三、走近文本,整体感知并理清文章结构:

1、对照落实前面介绍的元杂剧知识。找出本文的戏剧语言(唱、科、白)、宫调、曲牌、角色的表现样式。 找出本文的戏剧语言(唱、科、白)、宫调、曲牌、角色的表现样式。 括号里面的小字是科介 括号外的小字是宾白 不带括号的大字是唱词

- 7 -

【仙吕】、【南吕】、【正宫】是宫调 【一枝花】、【滚绣球】等是曲牌名。第三折10个曲牌都属正宫调。 本文出现的角色有卜儿(蔡婆)、冲末(窦天章)、正旦(窦娥)、净(赛卢医)、副净(张驴儿)、孛老(张父)、外末(监斩官) 2、 概括故事情节。

楔 子:窦娥抵债、窦天章应试 序幕 第一折:父子强住蔡家、窦娥据理抗婚 开端

第二折:药死亲爹、嫁祸窦娥 发展 第三折:贪官滥施刑罚,窦娥含冤死去 高潮

3、为窦娥制作一张简要的年谱,包括发生的主要事件和生活状况(不幸遭遇)

3岁——丧母 7岁——父女分离 17岁——与夫成亲 18岁——遭遇丧夫打击 20岁——被流氓欺压,遭遇贪官污吏屈打成招,被处决。悲惨的一生

通过主人公窦娥无辜被杀的冤狱,愤怒地控诉了元代社会冤狱横生的残酷现实,同时也通过窦娥从屈从于命运走向觉醒最终奋起抗争的过程,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元朝统治的不满和反抗。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旨。

《窦娥冤》通过主人公窦娥无辜被杀的冤狱,愤怒地控诉了元代社会冤狱横生的残酷现实,同时也通过窦娥从屈从于命运走向觉醒最终奋起抗争的过程,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元朝统治的不满和反抗。

探究案 1、鲁迅:“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窦娥身上有哪些美好的东西呢? 窦娥的基本性格特征是善良孝顺,有主见,刚强,有反抗精神。

2、窦娥之“冤”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或“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 ①流氓恶棍张驴儿误把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

②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认罪。 ③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屈,却反而被判以死罪。

3、从窦娥的遭遇看出元代是怎样的社会状况。 ①放高利贷的现象。 ②流氓恶霸的横行。 ③官吏的贪赃枉法。

④下层知识分子的穷困潦倒。

⑤被压迫的妇女们得不到生命安全、财产保障。 ⑥人民的愤怒和怨恨成为时代的情绪。 4、从窦娥悲剧形成的原因探究本剧主旨。

(分小组合作探究窦娥的悲剧是什么造成的?谁应该为窦娥的悲剧承担责任。)

通过主人公窦娥无辜被杀的冤狱,愤怒地控诉了元代社会冤狱横生的残酷现实,同时也通过窦娥从屈从于命运走向觉醒最终奋起抗争的过程,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元朝统治的不满和反抗。 5、对话主人公

在文学世界里,我们阅读一个人物应该深入他的内心,用自己的心去触摸他的心,然后,我们就能成就一颗善良的心灵,请请大家认真揣摩窦娥这个人物,以“窦娥,我对你说”为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6、请相同的字数和结构概括第三折的三个情节及结构

(一) 概括第三折的三个情节结构

- 8 -

最新《窦娥冤》导学案(学生与教师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41ps2i42w2xzhu2l5ei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