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内容及方法
作者:周辉
来源:《甘肃教育》2017年第12期
【关键词】 幼儿;良好习惯;意义;内容;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2—0033—01
幼儿教育是奠基教育,贯穿了一个人成长的整个过程。在教育实践和家长关注中,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培养幼儿良好品格的需要,更是培养幼儿以后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必须教育。 一、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
首先,《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都明确指出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其次,习惯养成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品格的需要。幼儿阶段是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在园内的一日生活体现最多的就是各种习惯。因此,培养良好习惯就成为促进幼儿良好品格形成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习惯养成教育是培养幼儿品格的最佳途径。
再次,习惯养成教育是培养幼儿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从国际、国内不同历史时期来看,凡是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无不具有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从我们身边的平凡普通人来看,凡是有人格魅力的人,能够得到大家赞扬和一致认可的人,都是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人。
二、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1. 道德习惯。道德习惯是指在道德意识支配下出现的较为稳定、持久的道德行为,它是确定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的基础。一个人品德高尚,社会觉悟和社会准则才能成为其精神财富。道德习惯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文明礼貌,关心他人,关心集体,遵守纪律,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个人安全,诚实守信,爱护公共财物,不欺弱凌小等等。对目前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说,这方面的习惯显得非常重要。
2. 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次重复和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内心需要的行为方式,它包括独立思考、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习惯,主动学习的习惯,主动提问、主动答问的习惯等。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在步入小学、初高中后,家长就不用操很多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