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张昺史迹调查报告
张昺,山西泽州人(今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高都镇岭上村),明代初期曾任工部右侍郎、北平布政使等职,《明史》有传。近二十年来,我和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南、北朱村张昺后裔一起,对河南、山西两省保存的和张昺有关的遗存多次进行实地调查,收集了大量的资料,现综合整理,报告如下。
一、张昺生平
张昺(1358――1399),明代洪武年间,以人才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和刑部侍郎等职。洪武二十八年,张昺曾到河南省怀庆府督察河务,视察丹河时,即兴赋诗一首:“寂寞春山上,同人欠跻攀。云深千障隐,风定一泓寒。仆面林花舞,循崖鸟独盘。自怜幽兴极,欲去屡蹒跚①”。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即建文帝继位。为了控制诸藩王的势力,开始进行削藩。十一月,派张昺出任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受密旨,监视燕藩皇叔朱棣。建文元年六月,张昺等人部署在城七卫及屯田军士,列九门驻守,将执燕王,因都指挥使张信及库吏李友直向燕王告密,事败,反被燕王所执。燕王劝其降,昺曰:“宁可断头死,莫作易主臣。”仗节不屈,以身殉职。
张昺逝世后,明成祖朱棣羡公之忠,特敕封其为都城隍,立庙名
之②。建文帝表其赤心奉国,忠贞不贰,赠礼部尚书,谥“贞毅”③。永乐二十二年七月,明成祖驾崩,十一月,明仁宗颁诏为张昺等人平反,“壬申,朔,诏吏部:建文诸臣家属,在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及习匠、功臣家为奴者,悉宥为民,还其田土,言事谪戍者,亦如之”④。正统年间,明英宗嘉其刚直强捍,威武不屈,堪为表率,赠兵部尚书,褒其忠义节烈,至大至刚,谥“忠烈”⑤。明万历元年(1573年),神宗皇帝诏示天下,为建文朝忠臣平反昭雪,对其后裔予以优待。“万历元年,诏赦天下,祀建文朝尽节诸臣,于乡有苗裔者恤录”⑥。据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北朱村清代乾隆三十七年《张氏族谱》记载:“英宗嘉公之忠,发帑建祠,春秋致祭,颁为定典”。南明皇帝朱由崧为抵抗淸军入侵,激励国人,振奋民族精神,于弘光元年(1645年),又赠太子太保、工部尚书,谥“节愍”⑦。
二、张昺祠
张昺祠,又称张昺庙、忠爷庙,或称张忠烈公祠等。现河南、山西各保存两处,四处建筑群均保存比较完好。
1、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北上矿村张昺祠
该祠创建于明代成祖永乐年间,为诸祠中修建年代最早的一座。据岭上村张昺祠中的一通碑刻记载:“永乐(明成主朱棣)羡其忠,敕封为都城隍而立庙以忠名焉。追其来历,乃泽州胡儿岭人,遂立庙于北上矿矣”⑧。时人称忠爷庙。
该祠位于晋城市东北23公里处的北上矿村西北角。南为广场,晋(城)陵(川)公路从其北侧东西穿过,东邻关帝庙。东距张昺故里岭上村约2公里。
张昺祠坐北向南,北高南低,错落有致,为我国北方传统的四合院建筑形式。现存山门、大殿和两厢房。山门面阔七间,进深两间,为两层楼阁式建筑,硬山顶。第一层中间辟门,门上平板枋和雀替均雕刻花。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前带廊,硬山顶,两侧有耳房。厢房,原有两座,东西对称,现存西侧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硬山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群众集资对该祠进行了维修。(图版一)
2、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北朱村张昺祠
位于焦作市西南隅北朱村村中,坐北朝南,进深100米,横宽13米,占地1300平方米。为张昺诸祠中面积最大的一座。两进四合院形式,由山门、中庭、大殿前后东西厢房和影壁墙组成。除中庭被毁外,其余建筑保存完好,均保持原貌。该祠堂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现大殿的椠杆上尚保留有题记。据祠内碑刻记载,淸光绪32年曾对该祠进行过全面维修。1984年,张氏裔孙又对该祠进行了维修。
影壁: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3.98米,系砖石仿木结构建筑。由基座、身和顶部组成。基座分上下两层,下层为青石底座,四周雕刻卷云纹;上层以
砖砌成横竹节状。壁身两侧用砖砌成方柱状,中间呈方形。顶部分两层,下层砌出栏额,平板枋,斗拱、转角斗拱和云纹耍头、花卉等;上层砌出方形椽头等。歇山顶,上覆以绿色琉璃瓦。
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东西长9.47米,南北宽4.92米,前带廊,硬山式建筑。门前两侧石质八棱形金柱上,题刻藏头联一副:“忠心明日月一代纲常能振口,烈气动山河千年俎豆口口口”。“忠烈”两字隐喻明英宗对张昺所封谥号。当心间辟为门,大门两侧有一对门墩,上刻祥云、林木花卉、山川河流、吉祥动物等,隐喻平安福贵,吉祥如意。山门两侧为八字墙。
中庭:毁于动乱年代,现存青石基础,基础东西长9.66米,南北宽7.27米。
前后厢房:东西对称,均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顶,梁头雕刻成卷云状和龙首形。
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东西长10.3米,南北宽7.26米。前带廊,硬山式建筑。当心间为隔扇门,两次间为隔扇窗。窗棂分别雕刻成变形“万”字状、弧边棱形和方格状,独具特色。回廊下树立淸代碑刻数通。殿前为一长方形月台。该祠于2000年
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版二)
3、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南朱村张昺祠
位于南朱村村中,北距北朱村一公里。创建于明末淸初。坐北面南,东西宽16.63,进深37.97米。原有山门、大殿和东西厢房。其中大殿面阔五间,抗日战争期间被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村民集资重新维修。现祠中尚保存有清代碑刻数通。(图版三)
4、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岭上村张昺祠位于晋城市东北25公里处的岭上村西北角。据祠中淸代顺治十八年《创建张公祠记》碑记载:“州治东五十里,有村名胡儿岭者,居太行之岗,而龙凤纠焉。其村有张公讳昺以人才膺洪武,选任工部右侍郎,既北平布政使司。公于社稷改革之际,而心同坚石,知伸大义于建文,未闻屈节于永乐。乃曰:‘宁可断头死,莫作易主臣’。即肝脑涂地百折不回,至于躯亡之后魂尚存。永乐羡其忠,敕封为都城隍而立庙以忠名焉。追其来历,乃泽州胡儿岭人,遂立庙于北上矿矣!自嘉靖二十九年重修殿楹于今,年岁日深,栋宇推颓,余等每年寒食追祀先宗,未尝不观庙貌而潸然者矣。于是本乡同族张从龙……等言曰:祖庙倾于北上矿,当宜重修,但路小崎岖,工俑难办,不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