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学
第一章
1. 地籍信息回答了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哪六个基本问题?
第一,“是谁的”,具体指权属主与土地及其附着物之间的法律关系。 第二,“在哪里”,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空间位置。 第三,“有多少”,具体指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量的描述。 第四,“在什么时候”,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时间。 第五,“为什么”,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存在依据及其有关说明。 第六,“怎么样”,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过程说明或依据。
2. 地籍测量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 地籍测量的具体内容
(1) 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2) 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3) 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等; (4) 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
(5) 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
(6) 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3.地籍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1)各级行政境界
2)地籍区与地籍子区界 3)宗地界址点与界址线 4)地籍号注记 5)宗地坐落
6)土地利用分类代码注记 7)土地权属主名称 8)土地等级
4. 地籍测量结束后应上交哪些材料?
地籍调查测量工作结束后,应提交以下成果资料
文字部分(1)技术设计书(2)土地确权规定(3)检查报告(4)工作总结(5)技术总结(6)土地利用分类统计分析报告(7)验收报告
地籍调查部分(1)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审批表(2)丈量原始记录(3)宗地草图(4)各类权源文件
地籍测量部分(1)各等级控制网布点图、点之记、观测原始记录、平差计算资料及成果图(2)仪器检定资料(3)地籍索引图(4)地籍图、宗地图(5)空间数据表、属性数据表和综合数据表(6)界址点坐标册
1
面积量算部分(1)面积量算表(2)以街道为单位宗地面积汇总表(3)城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4)共用土地面积量算表
采用数字化作业时还应提交相应的磁盘等数据资料文件
5. 简述地籍测量学测绘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地籍测量学是以现代测绘科学技术为基础,立足于土地权利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特征,以土地的管理、经济及其法律为支撑来研究土地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表达的工程技术科学
测绘学属自然科学范畴的科学,是为人们了解和改造自然服务的,它研究的对象是地球表面,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表面的形态,并将地表面的地形及其他信息测绘成图
6. 试论述地籍测量学的任务、研究的内容和对象?
地籍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地块的位置、面积,保持土地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地块的分割、合并、产权转移和利用类别变化的现势性和精确性。
地籍测量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地籍测量的理论框架、地籍测绘技术体系及其标准化、土地的划分技术与方法、土地信息采集与表达的技术集成及其可视化、土地利用的动态检测技术与方法、高新测绘技术(3S)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等。 第二章
1.简述地块和宗地的概念及其划分原则
地块:是指一个连续的区域,并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的土地空间区域 宗地:是指由权属界限封闭的独立权属地段,它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权力边界,并可同时辨认出确定的利用类别、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宗地划分基本原则:(1)由一权属主所有或使用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划分为一宗地(2)如果同一权属主所有或使用不相连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土地,则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宗地(3)如果一个地块由若干个权属主共同所有或使用,实地又难以划分清楚各权属主的用地范围的,化为一宗地,称组合宗地(4)对一个权属主拥有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如果土地权属来源不同,或楼层数相差太大,或存在建成区与未建成区,或用地价款不同,或使用年期不同等情况在实地又可以划分清界限的,可划分成若干宗地 2.简述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和基本程序 内容:(1)土地的权属状况,包括宗地权属性质、权属来源、取得土地时间、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名称、土地使用期限等(2)土地的位置,包括土地的坐落、界址、四至关系等(3)土地的行政区划界限包括行政村界限、村民小组界限、乡界限、区界限以及相应的地理名称等(4)对城镇国有土地,调查土地的利用状况和土地级别 基本程序:(1)拟定调查计划(2)物质方面准备(3)调查地图的选择(4)街道和街坊的划分(5)发放通知书(6)土地权属资料的收分析和处理(7)实地调查(8)资料整理
3.土地权属调查中,违约指界如何处理?
(1)如一方违约缺席,其界址线以另一方指定的界址线为准确定
(2)如双方违约缺席,其界址线由调查员依据有关图件和文件,结合实地现状
2
决定(3)确定界址线后的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缺席的业主,并在用地现场公告,如有异议的,必须在结果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重新确界申请,并负责新确界的费用,逾期不申请,确界自动生效 4.简述界址调查的指界方法
(1)现场指界必须由本宗地及相邻宗地指界人亲自到场共同指界。 (2)若由单位法人代表指界,则出示法人代表证明。
(3)当法人代表不能亲自出席指界时,应由委托的代理人指界,并出示委托书和身份证明
(4)由多个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共同使用的宗地,应共同委托代表指界,并出示委托书和身份证明。 5.试对宗地草图进行论述
宗地草图是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施草编记录。在进行权属调查时,调查员填写并核实所需要调查的各项内容,实地确定了界址点位置并对其埋设了标志后,现场草编绘制宗地草图。 1.宗地草图记录的内容
(1)本宗地号和门牌号,权属主名称和相邻宗地的宗地号、门牌号、权属主名称
(2)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序号及界址线,宗地内地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地物等。
(3)界址边长、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的相关距离和条件距离
(4)确定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边长方位所必须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5)概略指北针和比例尺、丈量者、丈量日期 2.宗地草图的特征
(1)它是宗地的原始记录
(2)图上数据是实量的,精度高
(3)所绘宗地草图是近似的,相邻宗地草图不能拼接 3.宗地草图的作用
(1)它是地籍资料中的原始记录
(2)配合地籍调查表,为测定界址点坐标和制作宗地图提供了初始信息 (3)可为界址点的维护、恢复和解决权属纠纷提供依据 4.绘制宗地草图的基本要求
绘制宗地草图时,图纸质量要好,能长期保存,其规格为32开、16开或8开,过大宗地可分幅绘制;草图按概略比例尺,使用2H—4H铅笔绘制,要求线条均匀,字迹清楚,数字注记字头向北向西书写;过密的部位可移位放大绘出,不得涂改注记数字;用钢尺丈量界址边长和相关边长,并精确至0.01m 第三章
1.试述我国现行土地分类的原则 (1)统一性 (2)科学性 (3)实用性
2.地类调绘应注意那些问题?现状地物调绘有那些要求?
地类调绘是指在土地所有权宗地内,实地对照基础测绘图件逐一判读、调查、绘注的技术性工作 注意问题:(1)认真掌握分类含义,注意区分想接近的地类,要结合实地询问确
3
定(2)地类界应封闭,并以实线表示,对小于图上1.5mm的弯曲界线可简化合并,地类按规定的图式符号注记在基础测绘图件上(3)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最小图斑面积的规定:居民地为4mm^2,耕地、园地为6mm^2,其他地类为15mm^2。对小于最小图斑面积的分类地块作零星地类处理,实地丈量其面积记入零星地物记载表,待面积量算时再从大图斑中扣除(4)当地类界与现状地物或土地权属界、行政界重合时,可省略不绘(5)调绘的地类图斑以地块为单位统一编号(6)能清晰判读的地类界线的位移不应超过1mm 要求:(1)通常规定北方不小于2m、南方不小于1m的现状地物,要进行调绘并实地丈量宽度,丈量精确到0.1m(2)对宽度变化较大的现状的地物应分段丈量(3)实量沟、渠、路、堤等并列的或附近的现状宽度时同时要查明现状地物的归属(4)调绘的现状地物应编号,实量宽度及归属填写在外业调查表中(5)现状地物按规定的图例符号注记在基础测绘图件上:不依比例尺符号,绘在中心;依比例尺符号,实丈宽度描绘边界(6)对并列的小现状地物,在确保主要现状地物的权属和数据准确的前提下适当综合取舍(7)对变化了的地物和地貌要进行野外修补测
3.试述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技术流程 (1)多源数据的选取 (2)数据预处理
(3)变化信息提取及变化类型确定 (4)外业核查
(5)变化信息后处理 (6)监测精度评定
4.影像融合有那三种主要方法 (1)分类结果比较法 (2)主成分分析法 (3)光谱特征变异法 第四章
1.什么是土地的质量与形状?土地的质量与性状与那些因素有关? 土地质量是土地相对于特定用途所表现出的效果的优良程度。土地质量总是与土地用途相关联的,其适宜的用途受土地本身的性状和环境条件影响。 土地性状是指土地在自然、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性质与状态,是判断土地质量水平的依据。土地性状指标与土地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有关,土地自然属性包括土壤、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气候等;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包括土地利用的现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单位面积产量、城市设施、环境优劣度等。 2.土地性状调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土地自然属性调查 (1)地行地貌调查 (2)土壤调查 (3)农业气候调查 (4)植被调查
2.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调查 (1)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2)人口和劳动力
(3)农业生产及农业生产环境条件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