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某某信息学校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论日本文学
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影响及反思
姓 名 : 0000 班级、学号 : 000班、000号 系 (部) : 经济管理系 专 业 : 应用日语 指导教师 : 00000 开题时间: 2009-6-4 完成时间: 2009-11-12
2009 年11 月 26 日
目 录
毕业设计任务书…………………………………………………1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表……………………………………………2 答辩申请书……………………………………………………3-4 正文……………………………………………………………5-13 答辩委员会表决意见……………………………………………14 答辩过程记录表…………………………………………………15
课 题 论日本文学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影响及反思
一.课题(论文)提纲
1.日本文学影响中国近代文学的途径 1.1留日学生是影响中日文学关系的桥梁。 1.2中国人及当时统治者对日本文学的认同和依赖。 2.日本文学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影响分析 2.1积极影响 2.1.1加速了中国文学的转型与现代性的生长。 2.2消极影响 2.2.1作家盲目跟随日本文学,制约中国文学的健康生长。 2.2.2.脱离中国现状,失去民族传统文学根基。 3.日本文学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影响引起的反思 3.1接受影响永远应与自我意识,与创造联系在一起。 二.内容摘要
中国近代文学主要是从文学转型、现代民族文学建构等现实问题出发来看日本文学的,表现出留日作家急功近利的倾向;接受者反传统的立场,对日本文学按部就班,使中国近代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民族文化根基;社会革命化的接受视角,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日本近现代文学中那种急躁的?革命?情绪;接受中自我意识不足,最终使中国近现代文学走上了一条与日本近现代文学相似的发展路径,甚至重复了日本文学的某些错误。 三.参考文献
[1]张之洞 劝学篇[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2]方长安 鲁迅立人思想与日本文化(下)[C]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
[3]周作人 知堂回想录[M]群众出版社.1999 [4]费正清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下卷[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5]叶渭渠 日本文学思潮史[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6]布鲁姆 影响的焦虑[M]三联书店.1989
论日本文学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影响及反思
0000
中文摘要:中国近代文学主要是从文学转型、现代民族文学建构等现实问题出发来看日本文学的,表现出留日作家急功近利的倾向;接受者反传统的立场,对日本文学按部就班,使中国近代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民族文化根基;社会革命化的接受视角,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日本近现代文学中那种急躁的?革命?情绪;接受中自我意识不足,最终使中国近现代文学走上了一条与日本近现代文学相似的发展路径,甚至重复了日本文学的某些错误。
关键词:中国文学;转型;日本文学;影响;反思 1.日本文学影响中国近代文学的途径
1.1留日学生是影响中日文学关系的桥梁。
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发生、嬗变深受日本文学影响。而留日学生则是近代中日文学关系的桥梁,日本文学主要是通过他们而影响中国文学的。留日学生是甲午战争后中日关系逆转的产物,他们留学日本的目的在于吸取其近代化良方,并由日本获取?泰西各学?,即政治、律例、理财、外交、武备、农工、商务、矿务之类。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所陈述的?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之理由是:?一、路近
2
省费,可多遣;二、去华近、易考察;三、东文近中文,易通晓;四、西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凡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无过于此。若自欲求精求备,再赴西洋,有何不可??这段文字表露了张之洞乃至当时朝野上下的两种心理:一是求事半功倍的走捷径心理,也就是一种急功近利心理;二是由?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所体现的对日本西学、日本近代化经验的一种信赖乃至依赖心理。
留日学生长期生活在日本,接受日本式教育,对日本文化、文学逐渐产生了某种程度不一的认同感,例如鲁迅对日本?认真?、?余裕?文化的认同,周作人对日本人?爱好天然?、?崇尚简素?文化的喜爱。他们虽然遭受了种种不公平的民族歧视,但对日本近代化本身并不抵触,甚至极为向往,因为他们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中国输入日本近代化经验。
1.2中国人及当时统治者对日本文学的认同和依赖。
当时的中国人,尤其是统治者已经意识到了西方文明的优越性,渴望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当时日本已经依靠专制的国家主义完成了自上而下的维新变革,成功地实现了近代化,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这实际上为中国乃至整个亚洲树立了一个榜样。张之洞乃至一些文化精英留学日本最根本的动因,在我看来,主要不是路近省费,而是对日本专制的国家主义近代化模式的认同。 2.日本文学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影响分析
留日学生这些特点和上述张之洞所流露出的新的民族文化心理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