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高一语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6 20:42:5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2. 第③段的划线句写景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 13. 简要概括玉簪花这一形象的特点。(6分)

14. 结合全文,探究结尾段“任何草木相遇,也是一场莫大的慰藉”句的深刻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自由与责任 熊培云

①荷马说,“当一个人成为奴隶时,他的美德就失去了一半”。对此,阿诺德补充说,“当他想摆脱这种奴隶状态时,他又失去了另一半”。 ②人被奴役的时候会失去自己的美德,人争取解放的时候也会失去自己的美德,如此一针见血的对比着实让人赞叹。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人在被压迫时卑躬屈膝,丧失人格,而一旦有力量解放自己时,又变得飞扬跋扈,伤及同类?

③从概念上说,它关系到对自由与权利的理解。托克维尔曾经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嘲笑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法国人“似乎热爱自由,其实只是仇恨主子”,也正是因为仇恨大于自由,法国大革命最终血流成河。反抗与仇恨都不等于自由,自由是一种普遍权利,真正的革命不是为了奴役别人,更不是为了杀戮,而是为了建立起一种持久的自由秩序,以便让所有人能够在这种秩序中平等地生活。

④从政治上说,它关系到对强力的约束。没有谁甘愿受人压迫,一个人被另一个人奴役,不是因为这个人强而另一个人弱,而是因为那里奉行暴力逻辑,强者的力量未能得到约束。在此前提下,弱者不得不屈从于强者。同理,只要这种暴力逻辑不被打破,当有朝一日强者转弱,弱者转强,类似恃强凌弱的悲剧仍会再次上演。暴力的方向发生了转变,但是暴力的结构并没有变化。如阿诺德所揭示的,在暴力的施与受的双重进程中,人类几乎失去了全部的美德。

⑤从历史上说,中国人已经经历了太多“以反抗始,以悲剧终”的革命或者反抗。这些革命不但没有建立起新的秩序,也没有真正建立起新的价值。如果革命的目的不是为了自由,而只是为了反抗或者解放本身,最终只能是一场悲剧。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革命,百姓苦,革命,百姓甚至更苦。当革命因对暴力的迷信而冲出应有的边界,否定人的意义本身,革命不仅毁坏了过去的文明,也迷失了未来的方向。

⑥美国著名心理医生弗兰克尔曾经建议美国人不能只在东海岸建一座自由女神像,还应该在西海岸建一座责任女神像。一个从纳粹集中营中死里逃生的人,按说最珍视的就是自由,但为什么他还要强调仅有自由是不够的?因为他知道,与自由对应的还有责任,没有责任也不会有自由。责任女神像的价值就在于唤起人们的责任感。套用《新京报》当年的一句广告词,责任感不仅能使我们出类拔萃,责任感同样会给我们自由。所谓美好社会的密码,无外乎人人能为自由担起责任。

(选自《自由在高处》,有删改)

15. 写出第①段中荷马和阿诺德的话在文中的具体含义。(6分) 16. 简要概述文章第⑤段的论述层次。(6分)

17. 结合全文,概括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6分)

七、作文(70分)

18.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普通并不等于庸俗。你也许一辈子就是个普通人,但你要做一个不平庸的人。在许许多多平平常

5

常的事情中,应该表现出不平常的看法和做法来。

——摘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2017.01

1. A(B斑斓一筹莫展,C焦躁撼动人心,D安详不容置疑) 2. D(“感慨”多指由于联系对比而生出的感想,“感叹”指有所感触而叹息,而语境并不是简单的叹息;“以致”多指不好的结果,不合语境;“望尘莫及”形容远远落后,“望洋兴叹”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3. A(B “拆毁”和“树”搭配不当;C强加因果,“所以”换成“但”;D句式杂糅,去掉“出现”或“闪烁”)

4. C(④紧承首句,从反面举例,③正面点明观点,⑤①②按照递进的顺序加以阐述。) 5. D(巴尔扎克通过老葛朗台来分析资产阶级何以能在短时间内聚敛如此巨大的财富,并取代贵族阶层的原因。) 6. B(不久) 7. D(A,顺承关系连词/转折关系连词; B,你/近似,差不多;C,于是/竟然、反而; D,他。)

8.(1) 在镇守地方时,(杨崇勋)曾经使唤士兵工匠制作演戏的人形木偶,拿红白色彩涂抹它们,用船装运到京城售卖。(4分。“役”1分,两个介宾短语“以丹白”“于京师”后置各1分,“舟”名词作状语1分。)

(2)(杨崇勋)因他儿子杨宗诲接受贿赂违反法令而获罪,以左卫上将军的职位退休,后改封为太子太保。(4分。每句1分,“坐”1分,“赇”1分,“致仕”1分,句意完整1分。)

(3) 想到他们的祖辈和父辈(或先人祖辈),暴露在霜露之中,披荆斩棘,才有了尺寸大(很少)的一点土地。(4分。“厥”、“先祖父”、“暴”各1分,后两句句意准确1分。) 9.⑴秋虫鸣于幽草(1分),以声反衬静谧(1分),更显秋夜之幽(1分)。(如果答成“视听结合”,并作简要分析,亦可得分。)

⑵前两句是朦胧幽静的氛围(1分,意思相近即可);后两句是肃杀苍劲的氛围(1分,意思相近即可)。全诗以时间为线索(1分):从入夜到天明(1分)。

⑶借桐叶纷飞之声,写秋夜之风大;借五更听风吹桐叶,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将丰富的情感藏于客观的描述中,深沉悠远,意味深长。(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判满分。) 10.(1)虽有槁暴(2)余嘉其能行古道(3)举匏尊以相属(4)奈何取之尽锱铢(5),一尊还酹江月(6)赢得仓皇北顾(7)歌窈窕之章(8)日暮乡关何处是

11. ①个体的生命卑微(渺小)脆弱(1分),难以抗拒命运的残酷折磨(1分)。(意思相近即可,语句不流畅需酌情扣分)

②大自然以公允之心对待草木(1分),不偏袒也不亏欠任何一种草木(1分)。(意思相近即可,语句不流畅需酌情扣分)

6

12. 划线句分别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角度展开描写(2分,写出两种得1分,四种得2分),既描绘出地坛独特的幽寂环境,又刻画出弱小生命张扬随意的生命形式(2分,点出“环境”和“生命”即可。)。

13.①(花未开时)看似平淡,甚至有点俗气;(2分)②(绽放时)洁白幽柔、清香袭人,十分美好;(2分)③保持着柔弱的心,小心翼翼活着;④拿出全部尊严来面对生活。(2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得满分。意思相近即可,倘若概括出其他观点,且确有证据,亦可。)

14. 草木对天地光阴无所求,看似单薄、弱小,却都在认认真真地生长开花;人生亦如草木,虽难以摆脱各种苦难,也要学会忘记,活出尊严;人应该在于草木的相遇中,获取生命的启迪、精神的慰藉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15.①一个人被奴役时,会卑躬屈膝,丧失人格,失去一半美德;(或:一个人被奴役时,会失去自尊)(3分)②一个人有力量摆脱奴役时,会飞扬跋扈,伤及同类,又失去另一半美德。(或:一个人有力量时,又会丧失对他人的尊重)(3分)

16. 首先提出观点:中国历史上的革命多“以反抗始,以悲剧终”;(2分)接着分析其失败原因:没有建立起新的秩序,也没有真正建立起新的价值(答“这些革命的目的不是为了自由,而是为了反抗或解放自身”也对);(2分)最后指出危害:这样的革命只会毁坏过去的文明,迷失未来的方向。(2分)

17.①树立平等的观念,建立持久的自由的秩序;②打破暴力逻辑,约束强者的力量;③肯定人的意义本身,建立起新的价值;④人人能为自由承担应有的责任。(答出一点得2分)

【文言文阅读语段(一)参考译文】

杨崇勋,字宝臣,蓟州人。祖父杨守斌,侍奉宋太祖。父亲杨全美,侍奉宋太宗。杨崇勋因为父亲的职务关系,在东宫侍奉真宗。皇帝曾(对他)说:“听说你很喜欢学习,我送给你书籍。”杨崇勋从此粗略通晓兵法及前代兴衰的事情。宋真宗即位后,他升任右侍禁,兼任群牧使。

真宗长期生病,入内副都知周怀政图谋要尊奉真宗为太上皇,传位(给)太子。他曾经将计划询访杨崇勋,杨崇勋将政变阴谋报告(朝廷)。第二天,(朝廷)处死周怀政。仁宗即位后,章献皇太后跟仁宗说:先帝最称赏杨崇勋的质朴和忠诚,(他)可担任大事。于是升任他为枢密使。文武百官前往洪福院呈奏(有关仁宗生母)章懿的奏章,退下后排队接受慰勉。宰相张士逊到杨崇勋的花园拜访饮酒,到中午都没有按时到达洪福院。御史中丞范讽上奏弹劾,(杨崇勋)因此事同张士逊一起被罢免职务,以同平章事、河阳三城节度使身份外任许州知府。第二天,改任陈州知州。景祐初年,(因为)周怀政的家人上诉冤枉,杨崇勋又被免去同平章事,改任寿州知州,后调任亳州知州,最后又调任陈州知州。

杨崇勋生性贪婪而浅陋,长久担任军队职务。在镇守地方时,(杨崇勋)曾经使唤士兵工匠制作演戏的人形木偶,拿红白色彩涂抹它们,用船装运到京城售卖。在宋真宗时,每次上奏回答(皇上),总是无所顾忌地谈论宫廷内外的事情,喜欢中伤别人,人们因此惧怕他。(杨崇勋)因他儿子杨宗诲接受贿赂违反法令而获罪,以左卫上将军的职位退休,后改封为太子太保。去世后,追赠为太尉,谥号为“恭密”,不久又改谥号为“恭毅”。

7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高一语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4cvt2l9j11j03v4iv5u208bi7808n00a3r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