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安娜和基蒂的人物比较分析安娜悲剧的原因
作者:李甜
来源:《学理论·下》2014年第08期
摘 要: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和基蒂都是年轻貌美,善良聪慧的女子,并且都生活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下,但是两人却是截然不同的命运和结局。通过比较两种人物的性格、家庭环境及价值观,可以发现导致安娜悲剧更深一层次的原因。 关键词:安娜;悲剧;性格;家庭环境;价值观;基蒂
中图分类号:I0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4-0105-02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三部鸿篇巨著之一。小说反映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后的社会、文化和道德面貌。关于《安娜·卡列尼娜》作品的研究,不少学者分析探讨安娜爱情悲剧形成的原因及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比如说李婷在《论安娜·卡列尼娜悲剧命运的必然性》一文中就指出安娜悲剧的必然性是由安娜自身的人物性格,社会环境及时代背景共同导致的。无可置疑,人物性格是内因,起着主导作用,时代社会环境是外因,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是,小说中有两条线索,除了前文提到的安娜追求爱情的悲剧,另外一条是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两条线索的爱情婚姻形成鲜明的对比,毫无疑问,前者是悲剧,而后者是列文和基蒂的幸福婚姻。小说的两位女主人公,安娜和基蒂都生活在同样的社会时代背景下,两人的命运却截然相反。因此,本文通过人物的对比分析而不是从社会大环境的角度来更深一层次地探讨安娜悲剧的成因,这也是本论文与其他学者观点的不同之处。
一、性格差异
性格决定命运,安娜和基蒂的性格差异是导致两人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虽然安娜和基蒂都年轻貌美,善良聪慧,但两人性格有实质性的差异。具体来说,安娜与基蒂的性格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热情奔放与内敛
安娜敢于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她勇敢地走出家庭婚姻去疯狂追求与渥伦斯基的爱情,即使在当时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有一次,安娜与丈夫卡列宁一起看一场盛大的赛马会,在比赛中渥伦斯基从马上摔了下来,安娜情不自禁地大声惊叫,这就是她真性情的表现,毫无掩饰,而这一“不检点”的举动也将她的私情“暴露”了出来,这在当时的俄国社会,虽然上层贵族也有很多类似安娜“不检点”的行为,但安娜认为追爱真爱并没有错,并且在事后竟然还对丈夫
相关推荐: